李蘭娟
摘要:對于當前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其主要的責任與任務就是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而數學學科對于數學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也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基于此,主要探究創新思維能力的定義及價值、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具體對策,以期能夠為學生數學創新思維綜合能力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初中數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將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作為數學能力的核心。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不僅注重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階段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認識到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價值,并且采用行之有效的培養策略。
一、創新思維能力的定義及價值
(一)創新思維能力的定義
在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時,數學教師首先要對開展這項工作的目的加以明確,即為什么要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簡言之就是思維活動的創新,即具備創造性意識理念。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能夠不拘泥于常規,大膽地提出假設,進而在思考與聯想的過程中實現對問題的解決,同時進行深入探究。創新思維能力大都是后天培養而成的,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其發現問題,并且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自身創造與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培養數學學習中創新思維能力價值
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生,學習非常用功刻苦,但是最終學習成績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進而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課程的信心,甚至還會出現厭學心理。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可以發現,這是由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從而導致其無法深層次地了解與感知數學知識。通過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數學知識,進而能夠靈活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的數學綜合能力。
二、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教學的現狀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論的制約,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往往過度重視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無法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做到真實、科學與合理的評估,這會直接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下降。學生只能機械化地對教師所講述的知識內容進行記憶,無法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究,學生自身的個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這對于學生全面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
(二)學生學習的現狀
數學學科本身就具備內容比較抽象的特征,學生理解與掌握起來難度較大。并且初中階段學生身心正處于初步成長的關鍵時期,使得他們在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極易產生消極抵觸情緒。對于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作業也都持已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具備解決數學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最終導致自身的數學成績無法提升,更嚴重影響到了自身的數學綜合能力發展。另外,學生對教師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依賴心理,其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較差。部分學生由于自身的學習基礎沒有打牢,學習積極性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調動,使得他們在學習中總是處在被動地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通常情況下其數學任課教師都是由班主任教師兼任的,有著教師甚至還需要開展跨班教學工作,這也就導致部分數學教師由于工作任務過于繁重而忽視了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除了開展正常教學之外與學生之間沒有進行有效的聯系與溝通。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叛逆的敏感時期,教師需要在開展教學時對學生多加關心與注意,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基礎。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正確認識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首先要認識到,創新意識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的努力才會得以形成。初中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其最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使其具備初步的創新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新組合與發現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并且與社會實際相結合,親自動手解決問題,學生只有具備了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能力才會在未來的學習中學會創新。創新意識培養離不開興趣的激發,作為學生參與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基礎。尤其是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來實現對學生參與數學知識學習興趣的激發,比如說在開展“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這一章節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方程列式,要求學生進行計算:①x2+3x+6=0,②x2-2x-4=0,③2X2+5x-9=0。學生在計算完成之后,引導學生對方程式的具體關系進行探究:方程①、②中的兩個根與一次項有怎樣的關系?兩個根與常數項有什么關系?怎樣將方程③變成方程①、②的形式等。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相關的問題,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熱情,從而有所收獲,更好地解決相關的難題。
(二)注重對于實際生活的密切結合
前文提及的興趣作為學生參與數學知識學習最好的老師,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選取與學生有著密切關聯的生活實際作為教學案材,鼓勵學生養成自主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在開展相似三角形這一章節課程的教學時,這部分內容本身是比較抽象與枯燥的,因此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首先可以向學生提一個趣味性的問題,比如說每天早上上學經過操場時,是否對操場旗桿的高度產生好奇呢?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能夠使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對計算出旗桿的高度,即先測量自身在太陽下影子的長度以及旗桿影子的長度,再借助相似三角形的公式就可以很輕松解決這一問題,從而實現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有效激發。
(三)鼓勵學生開展動手實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新知識、展開平等對話的過程。教師要想獲得學生的尊重與認可,就必須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數學知識內容。因此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時需要做到引導學生對學習目標展開自主探究,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上,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所占據的主導定位,摒棄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進行大膽的質疑,并目發表自己的意見。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實現創新思維火花的引發。比如說在開展“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這一章節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三個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然后在正式教學時要求學生將其裁剪成正方形,并且將正方形的一條邊與三角形的邊對接,其余兩個頂點分別在三角形的另兩邊上,使得正方形保持最大的面積。這種引導學生展開動手實踐操作的教學方式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也會改變之前對于枯燥乏味數學知識的認識,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數學規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創設故事情境,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創設故事情境等方式來充分激發學生參與數學課程學習的興趣,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前提。數學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備深遠價值的并且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故事向學生講述,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進而努力學習數學知識,領略更多數學風光。比如說在開展勾股定理這一章節內容的講授時,教師便可以先向學生介紹畢達哥拉斯發現勾股定理的事跡,為了慶祝自己發現了勾股定理,畢達哥拉斯宰了一百頭牛來招待朋友,因此畢達哥拉斯定理也被人們稱之為百牛定理。然而早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商高就已經發現并且證明了勾股定理。通過為學生講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故事,不僅可以實現學生視野的開闊,還能夠達到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
(五)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思維本身屬于較為復雜的心理過程,并且與人們的認識需求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想方設法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意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思考,迸發出思維的火花。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每次在開展新章節知識的講授時,要注重對新知識來源的介紹,要讓學生清楚學習新知識的最終目的是解決新的問題。比如說在開展“有理數”這一新的知識內容講授時,教材從海拔高度以及溫度等多個元素出發,系統化地介紹了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教材的使用,有效地拓展教材內容,可以在新課程開展之前,結合相關的教材內容借助數學趣味題或者是數學小游戲來實現新課的導入,或者通過巧設懸念的手法增強趣味性,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總而言之,創新思維作為創造力的核心,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本質上屬于自我激勵的過程。初中階段所開展的數學課程教學有著十分關鍵的地位,數學教學與創新思維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相較于其他的能力,數學創新思維能力有著獨特的優勢。這也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應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思考與探究的空間,使得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能夠實現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培養出具備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楊.淺談初中數學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17(4).
[2]夏冬平.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初探[J].中學數學,2016(24).
[3]周秀華.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4):36-37.
[4]李婧.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學周刊,2017(7):44.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