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新型教學方式逐漸被運用于各科教學當中,為各科教學帶來全新的活力。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然后探究高中生物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表現形式,最后對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高中生物;教學應用
高中生物是高中一門典型的理科性學科,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對理論知識的教學重視程度過高,不適合生物學科特點,因此導致學生學習效率與課堂教學質量普遍較低。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后,教師教學理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開始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的主動性。為了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開始引入支架式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平臺,更好地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一、 “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20世紀70年代,布魯納提出“支架式教學”概念,在開展教學過程時,教師指導學生的成分應該根據學生掌握情況而逐漸減少,從而鍛煉和發展學生獨立思維、獨立學習能力。支架式教學在國外發展相對較為成熟,各種學科中已經熟練運用。相較于國外,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支架式教學起步比較晚。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國內教育界對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研究更為透徹,支架式教學也逐漸被引入各科教學當中。只是,由于支架式教學運用時間比較短,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支架式教學匹配條件非常模糊,各個教育專家在支架式教學中的相關研究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先介紹支架式教學理論,然后通過具體案例闡述對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套用;對構建主義理論應用實踐進行研究,從而提到當下的支架式教學。不管是哪種研究,都充分表明當前我國支架式教學大多數處于理論階段,實踐操作相對不成熟,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證高中生物教學中支架式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專心研究相關教學理念,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 高中生物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表現形式
支架式教學模式屬于新型教學模式的一種,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以下針對高中生物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表現形式進行具體分析:首先,范例支架模式。該支架模式主要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范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參考范例,實現抽象知識的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孟德爾遺傳定律”相關內容教學當中,主要講述“分離定律”和“豌豆相對性狀雜交實驗”,教學內容相對較為抽象,學生理解和接受難度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采用范例支架,選擇一些實際的案例將其運用于教學當中,通過觀察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推理討論、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步驟,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堵天地梳理知識,提升教學質量。其次,問題支架模式。問題支架模式屬于支架式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主要通過結合教學內容,提前設計相關問題,通過問題的形式,來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為了保證問題的興趣性與生動性,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當前各種各樣的教學教具,為學生營造一個更為生動和豐富的教學情境。例如:在“體液免疫”相關內容教學當中,教師采用問題支架教學模式時,可以事先準備好體液免疫相關視頻,然后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教師再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類似“B細胞的清除該依靠什么,可以清除哪些抗原,不可以清除哪些抗原?”“在人的體液中,B細胞是如何識別的?效應B細胞能不能直接識別抗原?”等,并且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來繪制出體液免疫過程圖,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知識的結構性,保證教學質量。再次,建議式支架。在支架式教學模式當中,建議式支架屬于常見形式之一,所謂建議式支架就是指教師通過建議和輔助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相關內容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重實驗細節,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需要先稀釋酵母菌,然后進行培養,獲得酵母菌樣液后,需要將試管蓋緊,然后上下翻轉,使酵母菌群均勻分布于試管當中,最后為了保證計數準確性,還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計數方式,一般為“數上不數下,數左不數右”,否則很容易出現重復計數。
三、 “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 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
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與積極性均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想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就需要改變當前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教學活動時,為了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教師需要注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從而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保證教學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伴性遺傳”相關內容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道爾頓發現人類色盲的相關故事內容,并且在展示故事的過程中,結合使用家族遺傳系譜圖,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更加生動的教學情境。同時,學生在閱讀圖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其掌握提煉圖文關鍵信息的方式,再將“伴性遺傳”引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伴性遺傳相關內容興趣更高,在導入新課之后,也會更加專心學習,學習效率與教學質量隨之提升。
(二) 注重搭建探究支架
在新課程改革當中,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素養之一,因此,教師在應用支架式教學開展高中生物教學時,還應該注重搭建探究支架,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建立長期學習機制,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提升學生學習水平。根據“最近發展區”相關理論,教師在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確定支架數量與難易程度,保證搭建的探究支架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發展特性。
例如:在人教版“伴性遺傳”相關內容教學當中,由于知識難度相對較大,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構建有效的探究支架,通過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伴性遺傳當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紅綠色盲基因是顯性基因還是隱性基因?”“該基因位于X染色體還是Y染色體上?”“該基因位于性染色體還是常染色體上?”以這些問題作為基礎,引導學生針對每一個問題進行假設和推理,從而鍛煉學生實踐探究能力。
(三) 嘗試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學生通常處于絕對的被動位置,學習自主性不高。這種情況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因此,教師將支架式教學模式運用于高中生物教學當中時,還需要注重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些輔助性的幫助,包括提出建議或者給出提示,引導學生根據當前已經掌握的線索,去推斷某些規律與知識,從而不斷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伴性遺傳”相關內容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了相關概念之后,引導學生去推斷“伴X遺傳方式的規律”,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為學生展示紅綠色盲測試卡片,然后讓學生統計班級中患有紅綠色盲的人數,最后布置相關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各種統計學結果,推斷伴X遺傳方式的規律。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支架式教學屬于新型教學模式的一種,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潛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與技能。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搭建探究支架、嘗試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等方式,將探究式支架教學模式充分運用于高中生物教學當中,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韓健.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課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6,15(29):105-106.
[2]孟憲然.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7,28(3):144.
[3]楊祖芳.“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錯題講評課中的實踐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7,33(7):19-21.
[4]梅成軍.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6(12):00060.
[5]張穎,李德紅.支架式教學在“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6,9(10):18-21.
[6]張偉,周曉馥,高欣.高中生物課堂中支架式教學與導學案的融合應用[J].考試周刊,2017,26(15):111.
作者簡介:
王芝莉,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