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之中,數學向來是和語文并駕齊驅的重要科目,是我國學生主要學習的一門基礎課程。視障學校的數學教學和普通學校的數學教學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呈現數學教育的共性,又要體現出鮮明的特性和創新性。本文從數學文化的內涵和特點角度出發,對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的融合的話題展開討論,旨在為視障學校中的數學教育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視障教育;數學文化;數學教學;融合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之中,數學向來是和語文并駕齊驅的重要科目,是我國學生主要學習的一門基礎課程。這種長期存在的現象也說明了語文和數學的密切關系。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中,數學是單純的科學,孤立于別的人文學科。這也直接讓我國的數學教育被冠上了“形式化”的帽子。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學生的綜合素質被越來越看重,數學的現代化教育趨勢進程步入快車道,數學教學的文化性質的融合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視障學校的數學教學和普通學校的數學教學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因此針對視障學生的數學教育要呈現數學教育的共性,更要體現出鮮明的特性和創新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視障學生特殊的身心特點,挖掘他們身上的亮點和潛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其聽、觸知覺等功能作用,彌補他們的視覺缺陷。本文從數學文化的內涵和特點角度出發,對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的融合的話題展開討論,旨在為視力障礙學生的數學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 數學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19世紀的后半葉,美國數學家懷爾德提出了數學哲學觀這一全新的概念,開創了一個新的文化體系,但對于數學文化,仍然是眾說紛紜。事實上,數學文化是一種結構復雜卻又動態開放的科學系統。
單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數學文化實則是數學發展中人文元素,然而人文元素又包括了許多方面,例如各種公式、定義概念等。
二、 數學文化融入特殊教育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 有利于增添數學趣味性,促進學生的自發性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能有效轉變人們的傳統思維,豐富人們對數學這一學科的認知。幫助學生意識到數學是一門具有歷史的學科,是人類積累的知識結晶,也是前人們探尋真理所得的結果。讓學生們通過努力得到真理,能夠加深知識點的印象。也可以讓學生們知道成功道路上的艱辛,體會到數學這門課程所包含著的人文精神。
(二) 有利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知識的學習不是為了考試取得高分,而是要讓學生得到全面的、長遠的健康發展。在視障學校的數學教育過程中融入文化,可以讓學生們更清晰地了解到數學與其他基礎性學科之間的聯系。并且在數學文化的學習過程中,能夠促使學生群體的數學應用技能得到提升,繼而培養出良好的健康的學習觀。
三、 數學文化性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的注意問題
(一) 注意數學的文化融合趣味性和開放性
將文化融入數學教學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師應注重理論結合實際,將抽象的概念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做出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和加深印象。枯燥的知識點變得更加吸引力,從而吸引孩子們的關注,讓其主動自發地進行學習,探究數學中的各項真理。所以,在設計數學教育課程的時候,一定要將生動性、趣味性和互動性充分體現出來。如在《等比數列前n項和》教學設計中可以和學生做筆交易:教師每天給學生1000元人民幣,連續給20天;相應地學生一起第一天給教師1元,第二天2元,第三天4元,今后每天數額是前一天的2倍,也給20天,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易是否劃算。通過“交易”陷阱設置,讓概念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愿意積極思考和探索,教學效果倍增。
(二) 注意數學的文化融合連貫性和一致性
將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的融合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合并,更重要的是課堂內容的融會貫通。數學課程的任課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之中不應只是為了數學文化的融合而融合,這樣反而是本末倒置,誤導了學生,容易走入形式化的誤區之中。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視障學生的特殊需求與學習特點,在繼承普通數學教育的文化融合模式的基礎上,再針對視障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和強化設計。比如說幾何圖形對于視障學生,特別是全盲的學生來講不是知識學習的輔助,而是學習的阻礙,所以要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要學會等待,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應格外注意方式和推進速度,應盡量采取循序漸進性的方式,幫助視障學生更好地適應和接受,讓數學知識、數學文化的融入與形成有一個漸進連續的過程。
(三) 注意數學的文化融合互動性和反饋性
由于視力或視覺功能的障礙,視障學生形象及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較為遲緩,而數學又讓很多人認為是較為抽象的一門課程。所以,教學中應充分創設情境與學生互動,讓學生積極反饋。在數學的文化教學過程中,加強氛圍的營造,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如在《相交線》的教學中,可以做一些活動的相交線學具,讓學生觸摸、觀察,這樣學生手上有物,才能心里有識,才能口中有話。有交流、表達等互動反饋,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文化,提升學習效果。
四、 結語
綜上所述,要實現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的融合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其中還會有師資、學生、教學設施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和阻礙。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文化素養被越來越看重,數學教學實踐離不開數學文化的融入。對于為視力障礙學生提供教育、服務的特殊教育學校而言,在遵循數學教學本身特性的基礎上,針對性地融合數學文化,設計并踐行融合式的數學學習模式,對數學學科的發展及廣大特殊學子的未來發展都有著極其深刻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朱大海.數學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思考[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6,12(8):34-35.
[2]段南京.數學文化視閾下小學數學教學的若干思考[J].吉林教育,2016,28(21):38-39.
[3]殷偉康.基于數學文化觀的“數列的概念”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學數學研究,2017,78(4):1-3.
[4]曹艷.概念教學滲透數學文化的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8,93(21):93-94.
[5]陸曉蘭.讓數學文化喚起孩子們對數學火熱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7,38(89):100-101.
作者簡介:鄒觀應,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