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紅
【摘要】小學生剛剛開始一門外語的學習,需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學習原汁原味英語的途徑,僅靠英語學習教材和圖書顯然是不夠的,兒童電影以語言精煉,場景真切,文化內涵飽滿的特點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關鍵詞】 小學英語 兒童電影 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09-01
一、課程設置的意義。
(一)創設真實的語境,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影片里面的人物故事情節都會安排得完整細致,人物的面部表情、動作、服裝、背景、色彩都會傳達出影片中人物對話的完整的語境。
(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看影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能夠享受視聽盛宴的美事。影片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錯綜復雜的矛盾使其有了濃厚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習語言的社會文化,人文風俗。
二、課程的操作
(一)準備階段。
1.選材
(1)小學生正處于行為習慣、價值取向的養成期,這就需要所選影片要積極健康向上、具有教育意義。
(2)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屬于對外語的初始探索階段,這又要求所選影片要發音純真清晰,影片難度不能太大。為了克服影片難度大的問題,教師應將選定電影進行剪輯處理,剪輯出幾個適合教學的片段。
(3)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所選影片要適合教學又能激起孩子學習該影片的興趣。根據以上兩條原則,教師進行初步篩選,篩選幾部符合要求的電影,經過全班同學投票,確定課程影片。
2.教師教學的準備
(1)細致觀看整部電影,選出適合精學的片段,予以剪輯。
(2)搜索影片的相關影評和制作背景,深入了解其文化內涵。
(3)將所授片段的臺詞以及要學習的片尾曲歌詞印成材料發給學生。
(4)課程整體規劃,制作課件。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學習一部電影的時間為一個學年。
(二)課堂學習階段。
1.體驗所學電影,形成初步認知。
(1)將整部電影播放一遍,用時2課時,學生需了解電影人物關系,故事情節。此時為學生自主體驗過程,教師不過多干涉。
(2)第三課時,制作課件,請同學們回憶并回答主要人物名字,人物關系并且進行背景介紹;播放幾個片段,感知片段,回答問題。需要注意:整個學習階段學生不需記憶單詞書寫,只需對單詞、讀音和意思對應起來。
2.電影片段的學習
教師在準備階段已經選出幾個經典片段,這些片段的學習方法大致相同。
片段體驗和感知
作為英語學習的感知:播放第一片段,第一遍靜觀體驗人物情節;第二遍學生可以就所觀片段用學過的單詞和句子簡單評價。
文化感知:學生通過觀看片段,感受片中人物的內心獨白,感受到文化片段中單詞、句型、對話的呈現和練習。
單詞、句型、對話需要層層遞進,且不間斷地呈現。播放影片時在每句停頓后,立即呈現新單詞,由于之前的滲透,即使是新單詞,學生也能對應出意義。單詞簡單操練后,馬上回歸電影對話中的句子,對句子進行簡單操練后,立即將句子融入影片中進行模仿訓練。
3.電影片段的復習
電影影片的學習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學生難以在一堂課上完全吸收,復習環節會出現學生熟練掌握的單詞片段和較生疏的片段的差別。
(1)復習單詞和句型
上一節課的新知復習,以快速反應的方式,先出現單詞,學生快速反應說出單詞,再出現含有該單詞的影片原句,學生大聲讀出句子。熟識的單詞和句型復習,直接出現單詞,學生根據單詞反應出影片原句。
(2)復習電影片段
上一節課的新知復習:采取播放影片的形式,每播放一句話,停下來,學生模仿片中人物的聲音、情態和動作。電影中人物的語言組成較豐富,語速較英語教材中的影片快很多,停頓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模仿和復習。
熟識的單詞和句型復習:①同樣采取播放影片的方式,由于是熟識的片段,學生已經完全能夠預知影片的發展,可以采用學生集體配音的方式復習,包括人物的對話和影片中環境音。將整個班級分組集體配音,小組合作分別配音。②分組活動,表演出來。
(三)結果匯報階段。
1.課堂上,學生對所學的片段配音。配音要求發音標準,語速恰當。學生需要反復地聆聽、推敲、模仿、對比、再聽、再模仿。
2.學校特色的英語節上,各個年級對電影課進行匯報展演。形式以電影配音和電影臺詞改編的舞臺劇為主。讓學生進行配音的基礎上,再對電影片段進行自我再創作和演繹,這樣完成了從情景到語言,再從語言到情景的過程。兒童在角色扮演的活動中,發揮了充分的想象力,獲得了成就感。
三、結語
英語電影課在小學階段開展具有可行性,如何在電影課上創造出高效課堂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姜凡.《兒童第二語言學習“關鍵期”理論研究綜述》[J].甘肅:文學與研究,2010
[2]郭春林.《淺議英語電影與英語教學》[J].山東:電影文學,2010
[3]劉艷芳.《英語原聲電影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