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榮
【摘要】“任務驅動四段式”課堂教學模式是以任務為學習主線,以任務驅動學習,以任務引領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它的優勢在于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習熱情,有效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關鍵詞】初中化學 任務驅動四段式 模式初探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82-0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求新的教學方式,尋找適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教學教育手段。初中化學 “任務驅動四段式 ”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通過問題引領、任務驅動來推進學習進程的教學模式,它把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任務相結合,以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就感來激發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運用已學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任務驅動四段式”的教學模式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總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潛能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就對初中化學構建 “任務驅動四段式 ”課堂教學模式四個過程進行闡述。
一、問題引領,創設情境
在化學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四段式”的教學模式中,首要環節是創設任務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學內容中的關鍵知識點分成幾個部分, 以問題為引導,設計出在一個或幾個典型任務與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典型的任務的驅動下有個明確的目標,主動地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最后通過學生的操作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合作探究
明確任務的要求一是教師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二是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才可以根據任務要求激活所學的知識,主動思考并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務,獲取新識,掌握學習方法。培養探索、合作等精神和品質,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走進化學實驗室》教學時,其目標要求是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膠頭滴管、量筒等常見儀器的基本操作。學生按照教師布置事先設計好的任務:用量筒量取10 ML的水,學生明確任務后小組合作去尋找方法、主動操作實驗,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個“倒入水無法恰好是10 ML”的問題,于是學生出現一種工具方面的需求,在教師點撥引導下,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研討,便將隱含在學習任務中的“膠頭滴管的使用”教學目標完成。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還會發現液面是凹型的,在新任務的驅動下又出現新的問題:不知如何正確讀取數據,這時,教師通過引導啟發,學生自主完成“量筒的使用”教學目標,整個過程實施都是學生明確任務、合作探究下的教學策略。
三、實施任務,驗證效果
經過問題引領,創設情境引入任務、明確任務要求環節后,便進入了任務實施環節。學生實施任務也是對學習成果的檢驗,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新舊知識經過整合和進化,得以充實、升華,進而轉變為新的知識系統。在實施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態,對于大多數學生遇到的問題適時引導、講解演示或作為典型問題提出。并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合作探究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體驗獲取知識的愉悅和引發學習化學的樂趣。
例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做鐵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小組成員取少量硫酸銅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鐵粉,充分地攪拌反應一段時間之后,學生會清楚地觀察到鐵粉溶解,并且有紅色的物質生成, 溶液的顏色也由原來的藍色變成了淺綠色。學生會被這樣神奇的現象所吸引,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老師讓學生根據這一實驗現象書寫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找出這個反應有什么規律,從而引出置換反應,也就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了解到這個反應原理之后,讓學生驗證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給各個學習小組布置任務:根據自身學過的化學物質,設計實驗現象比較明顯的置換反應實驗。學生通過學習小組之間互相幫助,合作設計出比較完整的實驗步驟,并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最后得出金屬與金屬鹽的反應或者是金屬與酸的反應等,都屬于置換反應類型。通過驗證學習效果,學生的知識體系得以升華。
四、任務評價,感受樂趣
在學生學習任務完成以后,要對整個任務完成的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和評價,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任務驅動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及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另一方面通過評價和表揚,能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競爭意識,有利于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自信心。任務評價可以在全班進行,當學生得知自己的實驗成果或練習可能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評析時,往往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投入性,這種競爭意識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任務評價也可以學生進行互評,學生互評可以讓學生多方面得到啟示,取長補短,形成綜合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教師也可以通過對教學任務的總結和評價進行分析來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改進,從而保證教學活動朝著科學、正確的方向來進行,促使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加快教學目標的實現。
例如在讓學生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實驗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化學試劑和儀器,設計出實驗方案,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并匯報結果。
不同水平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活動表現。有的學生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生成便證明氫氧化鈉溶液有變質;有的加入氫氧化鈣溶液,溶液變渾濁;有的加入氯化鈣溶液,溶液也會變渾濁;有的加入酚酞溶液,溶液變紅來證明。
通過觀察和評價學生的活動過程與結果,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理解、掌握程度,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技能,對實驗現象觀察、實驗結果分析表達能力,另外還可以通過師生共同參與評價活動,查缺補漏、糾正對一些概念知識的誤解,學生們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四段式”的教學模式能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思想,通過任務的情景化、生活化、社會化,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種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模式適應初中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能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實踐發展空間,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成功后體驗自信,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和積極性,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陶佳.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數理化學習,2014(11).
[2]梅招娣.淺談任務驅動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新課程(中學),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