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潔
【摘要】隨著近年來網絡媒體化的興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目前外語教學的熱點之一。元認知是關于認知的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體驗,基于元認知的理論探討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關鍵詞】元認知 元認知知識 元認知體驗 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10-02
1.研究背景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環境中,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比較單一,主要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灌輸,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模式是無法避免的。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使得英語學習的環境變得多樣化,學生隨時隨地都能獲得英語學習的途徑。另一方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在教學模式中規定“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由此可見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學生的學習地位也必須由被動轉為主動,這將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2.理論框架
(1)元認知理論
1976年Flavell正式提出元認知的概念,這是元認知發展的概念基礎。他認為元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體驗,兩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元認知知識包括:①體知識:即認知主體關于自己和他人作為認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識;②任務知識:即對認知對象的內容、目的、要求等的認知;③策略知識:即對完成任務所需策略及其運用條件、有效性的知識。元認知體驗指任何伴隨并從屬于智力活動的有意識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Flavell,1979),是認知過程中喚起的認知主體的感受、判斷和評估等,如知道感、困難感、自信感等(Efklides,2001)。
(2)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最初被Holec(1981)提出,自此之后國內外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做出了不同的界定。本文借鑒林莉蘭(2013)對自主學習能力的界定,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學習心理,自主學習行為。
3.基于元認知理論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學習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具備制定學習計劃、執行計劃和評估、反思學習成效的能力(林莉蘭,2013)。因此,教師需要傳授元認知知識,指導學生做出符合個人情況的學習計劃,讓學生通過平時的學習習慣,考試成績和各種評估方式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自我這個認知主體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之后,傳授學習任務的性質、目的和要求相關的知識并講授各種任務策略,幫助學生了解學習任務的特點并讓他們根據特點及自身情況制定出個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心理
自主學習心理,即愿意承擔學習職責的心理,具有學習的意愿和動機(林莉蘭,2013)。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情緒和學習動機是關鍵,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動機并不強烈,或者學習過程有挫敗感,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自主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元認知體驗,一方面,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加強學生的信心,尊重學生的意見及選擇;另一方面,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知識相互聯系,教師應該在前期教授元認知知識時,做出系統而充分的說明,細化到每一個步驟,幫助學生在充分了解自己學習特點和任務特點的前提下,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的意愿和動機,提高學習責任感。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行為
自主學習行為是指具有積極承擔學習職責、有效使用管理學習策略和其他策略的行為(林莉蘭,2013)。學習終究是一種認知行為,傳統的課堂上這種行為由教師監管,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行為的監管需要依靠學生的自覺性,即學習的責任擔當,這需要加強學生的元認知體驗,讓學習主體對學習過程一直保持積極的態度,教師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鼓勵學生,并且教授的元認知知識能幫助學生細化學習任務,明確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步驟。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完成自我評估,利用任務知識和策略知識,評估自己的學習的成效,從而發現學習中的弱點和難點,并對學習目標和計劃做出相應的修改,從而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FlaveU,J.H.Metae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10):906—911.
[2]Holec, H.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 1981.
[3]林莉蘭.基于三維構念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量表編制與檢驗[J].外語界,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