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
摘 ? ?要: 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理念,要求各學科內容與思政內容相結合,“隱性思政”課堂與思政課堂相結合,構建出全方位的課程思政體系。作為高校必修基礎課程的大學英語,是構建課程思政體系的重要環節。本文分析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依據,探討其實施途經。
關鍵詞: 高校大學英語 ? ?課程思政 ? ?教學實施
1.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6年就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并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只是由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單獨完成,而是各學科授課教師共同協作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學科不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這就要求其他各學科根據自身特點,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加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成為“隱性”的思政課程,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
“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必修基礎課程,有著涵蓋面廣、授課時間長、綜合性強的特點。涉及高校里的各個層次、各個學院,且大多數高校會開設至少一年的“大學英語”課程。既注重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英語基本技能,又重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還能幫助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等,逐步形成全球視野,能更全面、客觀地在國際背景下了解中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是全面構建課程思政體系中的重要環節。
2.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依據
相同的理論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系統功能語言學作為重要的西方語言學流派之一,又被稱為“新馬克思主義語言學”。其創始人韓禮德一直把馬克思主義語言學作為自己的目標,并在多年不懈鉆研中始終堅持踐行馬克思主義語言觀。為了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語言學,在政治語境及社會背景下剖析語言及語言現象。他還認為語言是政治工具,承擔著社會責任。由此可見,系統功能語言學流派與思政理論基礎同宗同源、一脈相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用系統功能語言學流派的相關理論開展思政教育,將二者深入結合、融會貫通,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
一致的教學目標?!吨行拷逃筷P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強調思政課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渠道。而且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要求教師一方面遵循英語語言規律,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幫助學生在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文化理解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實現英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與有機統一。這一點跟思政課程的育人目標一致,都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他們有著正確的言行指南。
3.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途徑主要在于大學英語教師思想政治素養的提高,對教材即教學內容的深度挖掘,將系統功能語言學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
3.1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
要將大學英語與思政課有機結合起來,首先要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思政素養。大部分大學英語教師都將教學重點放在傳授學生英語知識,操練學生英語技能,較少關注國際國內時事。這樣教師不能與時俱進地教授知識,學生也不能有效掌握知識技能。因此,學校可通過講座、會議等多種形式組織大學英語教師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還可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料,為大學英語教師搭建更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線學習平臺。這樣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便于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科研工作之余,利用零碎的時間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學英語教師還可通過手機APP等方式,隨時了解最新的國際國內時事,緊跟時代步伐,提升思想政治素養。這樣,大學英語教師既可多角度、全方位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又可多維度地開展科研工作,更新英語教學方法,更可與時俱進地豐富英語教學內容。
3.2深度挖掘教學內容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還在于大學英語教師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對教學內容的深度挖掘。以“新視野大學英語1(第3版)”Unit 4, Heros of Our Time為例。這個單元可以結合教材中hero的話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愛崗敬業精神。授課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總結出英雄的共同特征,即勇敢、堅強、有決心、鼓舞人心等。再進一步,引用習近平總書記語錄“把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工作崗位上”,激發學生學習英雄事跡和英雄精神,讓學生們知道偉大源于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愛國與敬業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在各行各業,每個普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都可取得不平凡的業績,成為英雄。又如在講解《新視野大學英語1(第3版)》unit 1的課后翻譯習題中秋節時,除了講解這段中譯英的翻譯技巧外,還可介紹中秋節的由來,讓學生知道如何用英文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更要讓學生們意識到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的重視。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文化的名片,代表著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肯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地位及價值,并強調“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3將系統功能語言學靈活使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更在于把系統功能語言學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言觀踐行了馬克思主義語言觀,強調語言的實踐性,重視語言的社會性。強調用實踐指導理論,注重語境對于語言的影響。在第2部分論述到,系統功能語言學被稱為“新馬克思主義語言學”。將其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利于大學英語與思政更好地融合。而且系統功能語言學強調語篇的整體性、邏輯性、連貫性,它能從閱讀、翻譯和寫作多個方面提供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將系統功能語言學應用在閱讀教學中。閱讀涵蓋兩層意思:一是明白理解語篇的語法結構,也就是句子的字面意思。二是要從解讀語言的功能,也就是說在理解字面的基礎上,從語篇的整體上領會語篇的交際功能。韓禮德認為理解分為較低層次的理解即字句的理解和較高層次的理解即語篇的欣賞。讀者只要具備基本的語言知識就可做到較低層次的理解。較高層次需要讀者整體把握語篇,并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領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傳統閱讀教學模式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作用三種策略,要求學生通過詞匯、語法對語篇材料進行把控,卻忽視語篇的整體性。語篇的整體性就像是整個社會背景,脫離了整個社會背景,單獨、片面理解指令破碎的語篇,無疑是無法真正理解它的真實意思的。語篇的整體性還體現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篇功能要求學生著眼于語篇整體,通過主題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題思想,還能培養學生的語義領悟能力。比如在四級閱讀里,對于長、難單詞的理解是一個??碱}型,也是學生們得分較低的題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篇功能,可以將難題迎刃而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將長、難詞匯放在上下文,也就是常說的context中理解,甚至將其放在整段這個大環境中理解。又如一些一詞多義的單詞常常讓學生們頭疼。Virtually一詞既指幾乎、差不多,又指虛擬地。在講解“新視野大學英語1(第3版)”Unit 1的TextA 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時,可以告訴學生這篇文章是校長對新生的致辭。在句子“And I promise you that virtually all of them will provide you with valuable lessons which will enrich your life.”中“virtually”一詞只能相當于almost。這樣的方法能讓學生們快速準確地解決難題,并突破閱讀瓶頸。此外,還可以通過分析參與者、環境、過程探討語篇的概念意義;通過分析語氣、情態及所選的詞匯理解語篇的人際意義;通過主位及述位、銜接與連貫理解它的語篇意義。因此,系統功能語言學能較為全面地幫助學生掌握整個語篇。
將系統功能語言學應用在翻譯教學中。傳統的翻譯教學停留在詞匯層面,導致逐字逐句翻譯、用詞不當、邏輯混亂等現象。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篇分析理論就開始廣泛地應用于翻譯研究中,基于翻譯研究的語篇語言學派應運而生。注重語言及使用情景之間的關系,認為要在語篇層面,也就是從語類、語域、語義三方面建立起對等,這樣的譯文才能更好地傳達原文的含義。系統功能語言學中概念元功能有利于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尋求最適當的對等關系,或者相應的范圍內找尋最相近的表達。人際功能強調情景語境,幫助學生深層次地把握原文。比如在講解“新視野大學英語1(第3版)”Unit 1 Text A 課后的關于孔子的介紹翻譯時,“他的言論和生平活動記錄在《論語》一書中”一句中的“生平活動”如按字面理解翻譯為“his activities in the life time”,然而這樣的翻譯顯然是用詞不當,未能理解原文,未能表達出原文的意思,還會造成讀者的誤解,借鑒人際功能通過語境進行理解的方法。該段是對于孔子的簡介,該句中的“生平活動”是指孔子的生活小故事,翻譯為“life story”更準確地表達原文。相較于傳統的機械式翻譯方法而言,基于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方法更靈活,更能準確表達原文的深層次含義。
將系統功能語言學應用在寫作教學中。以結構主義為主體的寫作教學注重語法,忽視語言內在的聯系,造成句子之間毫無連貫性,邏輯也有問題。而且在大多數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詞匯的拼寫問題,語法的正誤問題導致學生的作文邏輯問題。系統功能語言學的主述位理論能幫助學生加強寫作中的銜接及連貫。韓禮德接受了布拉格學派的主述位理論,并推動了其發展。主位是信息傳達的起點,也被理解為已知信息。而述位則對主位進行進一步說明、描寫和述說,傳遞的是新的信息。英語語篇習慣于每段都是主題句開頭,然后圍繞主題句展開和拓展,并較多地使用銜接詞連接句子,注重邏輯。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兩種方式。“1. The CEO stepped off the plane. Journalists immediately surrounded him. 2. The CEO stepped off the plane. He was immidiately surrounded by journalists.”讓學生領會兩種方式,英語語篇更傾向于2的這種主位與述位推進的模式,由已知信息傳達新的信息。語篇功能幫助學生進行整體的謀篇布局,主位及主位推進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句子間及段落間的銜接與連貫,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4.結語
隨著課程思政的進一步推進,高校各科都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思政與各科的有機結合必然會相互促進、相互推動。與此同時,各學科面臨著新的任務,如何更深入地結合仍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沈瑩.韓禮德系統功能語法理論的應用研究[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18.
[2]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3]黃國文,陳瑜敏.系統功能語言學核心術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4]張愛文.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途徑探索[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8(9):17-22.
[5]劉曉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10):126-128.
[6]于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以長春中醫藥大學為例[J].現代交際,2018(8):189-190.
[7]韓禮德,何遠秀,楊炳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馬克思主義取向——韓禮德專題訪談錄[J].當代外語研究,2015(7):1-4.
項目基金:校級教改項目(18CRKXLJG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