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多 陳偉
摘要:綠色發展的關鍵并不僅在于技術的革新以及理念的創新,更在于一套完善的經濟政策體系的構建。其中環境經濟作為綠色發展理念的著力點,更應當從一個更為完善的角度來審視政策體系的建構。政策體系應當注重和完善突出問題的解決思路、環境經濟的原則及其目標以及環境經濟政策完善的步驟和總體思路。在我國綠色經濟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環境經濟的發力必不可少,而政策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更是環境經濟發力的動力源泉,應當以發展環境經濟為核心,落實環境保護綜合名錄的建立,完善環境信用評價體系以及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從配套政策機制完善的角度來促進環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綠色發展理念做出政策性的支持。
關鍵詞:綠色發展;環境經濟;建構策略
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是強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共生關系,對于未來的生態文明而言,綠色發展理念可謂是重要的先去和前提條件。其中環境經濟作為綠色發展理念最為主要的著力點,其不僅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促進人類社會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向改變的重要步驟。
我國作為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的發展及轉型問題更是關乎著整個世界未來的經濟和環境走向,為此我國在面臨外部經濟危機,以及內部經濟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之下,提出了已環境經濟發展為方向的經濟轉型戰略,以大力發展環境經濟為主要方式來應對我國經濟體制增效和減速換擋的重要歷史性時期。基于綠色發展理念之下,政府陸續出臺了許多發展環境經濟的政策,但是政策體系尚不夠完善,為了能夠建立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政府應當積極的從環境經濟的角度出發,建立一套完善的經濟政策體系,為我國環境經濟的發展提供一片沃土,也間接的促進我國重要歷史時期的經濟轉型。
一、綠色發展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
政策體系的完善是長效機制形成的根本性因素。作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所提出的重要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理念自提出以來就為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其所涵蓋的綠色發展與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以及共享發展等五項發展理念,恰到好處的點名了我國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基本理念,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性趨勢。作為世界經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的影響。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經濟成就舉世共睹,但是環境的矛盾也日益的顯著,各項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我國均位于世界全列,這不僅給我國自身未來經濟發展的潛力造成了障礙,同時也給世界整體環境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在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中所面臨的難度也是逐步加大,雖然付出了許多的努力,但收到的效果卻并不顯著。
而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缺乏一套長效而穩定的機制,單純的整治和處理滯后性十分明顯,并不能夠真正的解決和遏制環境破壞的問題。而在綠色發展理念之下,我國政府應當汲取過去幾十年中的經驗教訓,應當首先從完善政策體系的角度來為當下的經濟轉型和著力發展的環境經濟鋪墊一個堅實的基礎,樹立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使得未來的經濟發展反向能夠始終符合于綠色發展的基本導向要求,將綠色發展作為一種最為基本的經濟發展理念而豎立起來,以完善的政策作為強有力的保障,為綠色發展理念的生根發芽創造條件。
二、完善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是實現綠色發展的根本性保障
綠色發展需要完善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作為基本保障,環境經濟是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著力點,只有以大力發展環境經濟為基本方向,綠色發展的理念才能夠從理論變為現實。而環境經濟如同綠色發展理念一樣,同樣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體系作為保障。并且從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大致可以看出綠色發展與環境經濟之間的保障性關系,綠色發展的政策主要包括環境行政規制政策、環境經濟政策以及社會治理政策等。
環境行政規制政策主要包括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各項標準,以政策的強制性來保證各項有關于環境保護的措施得以實施,以政策的強有力手段來調節經濟體的環境行為,由于規制政策所具備的強制性,使得經濟體在實施環境保護行為的時候能夠更加自律和主動,相對于滯后性較強的處罰性政策,其引導作用更加明顯。
而環境經濟政策則更加能夠直接的調控經濟體的環境行為,通過激勵性的政策,經濟體會自發的向著更利于環境保護的方向去選擇自身的經濟行為。另外社會治理政策則能夠更好的輔助前兩項政策,將既有的存在于經濟體內的環境問題加以解決,以政策引導或者強制等方式來給予經濟體以更大的環境治理行為的動力,從另一個方向來逐步的實現綠色發展所需要的完善的政策環境。
三、當前我國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完善過程中需要面臨的問題
(一)政策法制環境建設的程度不高
現階段我國有關于環境經濟方面的政策體系多為指導性的“意見”、“暫行辦法”以及“通知”等法律地位并不是很高的政策。而且已經出臺并實施的環境經濟政策之中,原則性的內容明顯多于實質性的內容,這就使得現階段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可操作性并不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仍然顯得力不從心。而且由于我國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和地域性,操作性較低的政策體系難以為地方試點提供有力的支持,雖然從政策建設的角度是要改變滯后性的問題,但是此類操作性較低的政策體系卻在客觀上無法有效的改變原有政策滯后性的問題。
另外現階段的環境經濟政策體制的建設也很不到位,經濟體內缺乏發展環境經濟的動力。而且由于體制的不完善,使得許多企業所面臨的選擇十分艱難,遵守環境經濟政策所需要花費的成本過高,而違反環境經濟政策的成本又非常低,這就很容易讓經濟體內的許多企業產生一個錯誤的選擇。并且現階段環境經濟政策的執法力度也有待于加強,再加上成本上的懸殊比較,許多企業甚至選擇用違法獲利來抵充違反環境經濟政策的處罰。這就給環境經濟的大環境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使得遵守環境經濟政策的企業難以生存,在競爭中處于絕對的劣勢,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如不加以有效的制止,那么環境經濟政策的完善將會受到極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