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要】伴隨著教育理念的推陳出新,越來越多的教師主張以“以生為本”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指導理念,并通過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等教學實施目標來進行課堂教學。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先學”“后教”“當堂練”這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數學教育,并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進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先學后教 高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28-01
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下,“先學后教當堂練”“以生為本”等新穎的教學理念相繼出現在數學教師的視線當中,“先學后教當堂練”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和課堂參與積極性,還能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建立數學探究主動性、在教師教導中實現重難點知識的突破和掌握、在課堂練習中完成數學知識的深化理解。
一、先學:掌握知識
先學要求學生通過課本知識的查看和預習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但是,為了使“先學”不至于盲目開展,教師應該結合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為學生進行學習目標設定,并給出合理化的自學指導,保證學生能夠合理、高效地完成自主學習任務。
例如,在學習《家居中的學問——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筆者首先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為:了解小數的含義、讀法、大小比較和簡單的加減法;學會使用小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接著,筆者以“先學”為課堂教學開展方式邀請自主進行知識的學習學習和問題的探究。因為這一部分知識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擴展學習,也是后期小數相關知識的基礎。因此,筆者采用這種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程度的教學手段來進行課堂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中認識到小數在生活中的使用和巨大的應用意義,還能促使學生在通過自己看書、查找理解小數的含義及基本讀寫方法。最終,學生通過課本上貼近生活的實例對小數學產生了初步的認識和掌握,并基本掌握了小數的應用與加減計算方法。
二、后教:突破難點
后教,不僅僅是指教師的教學指導,其中還包括學生的自主教授、互相更正與討論。也就是說,“后教”主要包含學生對于知識的講述和互相指正,最后才由教師進行知識的補充,并針對學生無法解決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突破性教育。同時,后教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參與興趣,并促使學生在互相指正、知識討論中拓展知識視野、深化知識理解。
例如,依然以《家居中的學問——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實踐為例。學生在先學過程中自主完成了小數基本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并順利在課堂上充當教師的角色進行知識的總結。但是,在學生的知識總結與教授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問題,表示在計算“桌面上的臺燈頂部距離地面有多高”這一問題時遇到了困難。接著,筆者引導學生根據數據臺燈0.5米和桌子0.8米這兩個小數數據進行計算。然后,學生通過問題的小組討論,表示可以將條件中的小數換算成“分米”,并以50+80分米而得出計算結果。最后,筆者首先肯定了學生對于小數定義和基礎知識的總結教學,表揚了學生將小數知識轉化為已學知識進行解決的數學思維,并通過細化講解小數的加減運算來進行小數知識的重難點突破,幫助學生掌握了“相同數位對齊”的小數運算法則。
三、當堂練:深化理解
當堂練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在課堂上深化知識理解,并通過數學練習的進行幫助學生實現知識掌握。這種教學開展方式能夠檢測學生“先學”的學習效果和“后教”的總結情況以及教師查漏補缺的能效。因此,教師應該選取適于學生進行當堂練的數學問題邀請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學習情況的檢測,并借此來實現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與熟練掌握。
例如,在《家居中的學問——小數的初步認識》當堂練習過程中,筆者通過多媒體設備在大屏幕上放映了幾個圖片,其中有比跳躍高度的海豚、比尾巴長度的小猴子和小兔子、比游泳速度的企鵝和鯨魚以及站在梯子上的小明等。接著,筆者要求學生結合圖片中信息進行問題觀察,分別使用小數知識進行題目解答,并在計算完成后與同桌進行問題的答案對比,進而對于不解、不確定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互相解答。經過上述題目的練習,學生已經可以熟練掌握小數的加減運算,并對小數的意義、大小比較等知識充分理解。可見,這種當堂練的形式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還能借助課堂教學實踐及時解決未解決的數學問題,切實幫助學生實現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既符合“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執行要求,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探究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通過這種教學實施方法來開展數學教學,并促使學生在先學中完成知識掌握、在后教中實現重難點突破、在當堂練中深化知識的理解,進而成為一名具備知識學習能力、問題探究能力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吳家權.“先學后教、先練后講”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2018(18).
[2]溫素華.也談小學高年級數學“先學后教”教學模式[J].教師,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