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初中歷史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農村教學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存在滯后性,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文章主要對初中歷史教學實際情況提出一些策略,以望提高農村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初中 歷史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1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習積極參與到歷史課堂中,才能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思想影響較為嚴重,導致教學和學生之間仿佛存在一道無形的墻,不能及時進行溝通交流,并且一些教師故意偏袒成績較好的學生,對于成績落后的學生不聞不問,此種方式不可取,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十分重要,首先,教師應該及時接受一些新思想,轉變教學思想,一碗水端平,尊重每位學生。其次,教師還要走下講臺,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學習和學生打成一片,融入到學生中,才能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最后,教師應該及時解答學生遇到的一些問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且還能在學生心里數良好的形象,推動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1]。
二、完善教學設計
在歷史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1.以學生為基礎優化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本質就是服務于學生,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該及時對學生情況進行了解,依據學生情況的不同,設計合理的教案,將一些書面內容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并且還要將教材內容和日常生活進行結合,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以,只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快樂思索、體會、總結、成長,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
2.以教材為基礎優化教學設計
初中歷史教學分層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設計優化時,應該及時以教材為基礎,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并且還要積引導學生總結課堂知識,將知識系統化,對初中歷史知識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歷史課堂中,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幫助學生解答問題,從而實現對教學是設計的優化,提高教學質量[2]。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農村歷史教學中,只有采取合理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歷史課堂活動中,便于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知識、感悟知知識、掌握知識[3]。例如: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課時內容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蒙娜麗莎》圖片,并且向學生簡單的介紹該作品,讓學生對《蒙娜麗莎》的微笑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還要向學生講述《蒙娜麗莎》這幅名畫的時代背景,我們可以從畫中獲取什么信息,體會達·芬奇索要展現的的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要加強對教學資源的利用,構建教學情境,從網絡上尋找一些視聽材料,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歷史,拉近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同身受,從視覺和聽覺上的對學生造成沖擊,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積極投入到歷史學習中。例如:《三國鼎立》課時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節選電影《三國》的片段或者歌曲,從視覺和聽覺讓學生感受三國時期時代特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將這部分內容編寫成小劇本,讓學生進行演繹,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懷,感受三國歷史。
四、保證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在農村歷史教學中,教學方法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首先,在歷史課堂中,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少講多學,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并且及時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和教師及時進行溝通交流,便于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教師還應該依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開展歷史知識競賽,通過競賽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還能提高歷史課堂的趣味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歷史活動中[4]。另外,歷史知識競賽活動能夠讓學生精力高度集中,思維能力達到最佳狀態,加強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并且,歷史知識競賽結果也在課堂上公布,獲勝一方具有成就感,失敗一方能夠激發起斗志,從而提高歷史教學質量。最后,教師在歷史課堂中還應該適當加入一些課外小故事,將一些枯燥無味的人文字轉化為趣味性較強的故事,能夠將教材內容更加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并且在歷史課堂上插入歷史故事,而且還能調節課堂氣氛,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例如:在近代史鴉片戰爭時,可以奕山“馬桶御洋兵”的小故事,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活躍課堂氣氛,在學生嘲笑清政府愚昧無知時還能深刻認識到鴉片戰爭失敗的真正原因。還可以通過多媒體重現歷史情境,激發讓學生反思、質疑,尋找當時時代背景下清政府失敗的主要因素,增強對知識的記憶。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只有從農村歷史教學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完善的措施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歷史教學質量。農村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制定時可以從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興趣、師生關系、教學設計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曲晶.關于提升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研究[J].小說月刊月刊,2016(1):170-171.
[2]盧克誠.新課標下農村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探討[J].廣西教育,2017(21):117-118.
[3]魯協盛.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2017(2):59-59.
[4]孫淑杰.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1):105-105.
作者簡介:高科,(1976.8-),男,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人,大學本科,現職稱:中小學教師系列,一級教師,現主要從事初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