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琥
【摘要】新世紀是大量需要人才的時期,更是考慮如何培養人才的關鍵時期。新課標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堅持立德樹人,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有品格與關鍵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 歷史教學 品格
【課題】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基于核心素養視野下的歷史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3404)階段性成果,本文作者參與此課題。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70-01
1.對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認知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與新世紀結合的人才,這成為我國教育界的根本目標,因此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為之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從目前的教育目標來看,核心素養是教育目標與實踐的橋梁,也是我們的教育目標。而在教育過程中想要達到新課標的要標,就要按照學生的發展規律出發,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養。從教育質量標準來分析核心素養,我們發現核心素養的等級指標就是為有效測評學習結果提供了可能。而傳統的課程指標規定了課程內容與指定了教學方法,然而以核心素養為前提的教育質量標準則是從教學轉向學生的自主學習,根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礎建立知識向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發展水平,指導教育從知識化向能力化轉變。
2.核心素養應具備的條件
2.1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類的靈魂。我們所說的文化基礎則在基于人文、科學等產同領域表現出來的知識與技能,人類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中不斷的掌握與運用的優秀的智慧成果,其中包括人文底蘊與科學精神。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掌握一些人文領域知識與技能,同時還能形成相關的人文情感與價值取向;另外從科學精神來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思維方式與行為表現。
2.2自主發展
人作為一個行為主體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自主發展,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就是學生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認識自我價值并發掘自身存在的潛力。對于學生來說就應當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與健康的生活意識,其中包括樂學善學、信息意識強、有健全人格與自我管理的意識。
3.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
我們這里講的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科能力提升基礎上的更高一級的目標。新課標提出了教學由知識化向能力化的轉變,這些都是培養與提高學生歷史能力,但是這些能力無法真正的培養起學生的歷史態度與情感問題也使歷史教學目標在情感培養與價值觀的培養方面顯示出了不足。
現在的高中歷史教學的現象普遍顯現為“教學無中心,史學無神韻,觀念無靈魂”的現象。而新課標要求現代教學就應當根據現代社會需求而教學,應當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那么在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則在歷史教學中顯得尤其重要。這也已經成為現代歷史教學中的重點。
4.核心素養中的“核心”精準定位
新課標改革了傳統教學中的不合學生身心成長的部分,也就是說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每一節課都作為課程的支點,設立教學核心目標。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所講的核心素養就是“歷史價值觀”,我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當以歷史價值觀作為歷史課的教學核心目標,并與其他素養一起合成歷史教學體系,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價值與核心素養。如果想要提高歷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從如下幾點進行分析。
4.1教師就目標觀完成歷史教學
我們知道如果教師具有目標觀,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挖掘“最有價值的知識”,教師也會以此為教學立意的。因此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立意來看,我們看歷史的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啟示,如果能從多方面來啟發的話,就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養,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自己在歷史方面的閱讀、學情與課程目標完成對學生素養的培養。
4.2大量閱讀成為歷史教學的支撐
歷史課上的內容都橫向與豎向都是有聯系的,因此歷史教師在講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貫穿當時歷史背景來講,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教師只有通過大量閱讀來積累,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目標逐漸清晰,教學源也隨之起到支撐,否則教學目標將無從談起。例如在講解《昌盛的秦漢文化》一課時,有的教師因為歷史知識的局限性,使他們無法在教學中更好的擴展,而有的教師則深入到歷史中去,將當時的人文、史學、文學與科學各個領域之間的聯系都能講清楚,學生不但會將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點記住,還能梳理出事件的起因與結果,更會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4.3做出恰當的教學決策
新課標的推行也不斷的推動現代教學手段的翻新與發展,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策略,因此除了小組合作、翻轉課堂之外,還需要情景教學和史料教學等一些教師的獨創教學方式,這些都旨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史料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而情景教學更是培養學生歷史理解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權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探討,才會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力。
結論
我們所說的核心素養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歷史老師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輸入,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學生才會厚積薄發而成為自己的核心素養,因此歷史教師在講歷史課的時候,應當基于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不斷的探究歷史內涵與歷史發展脈絡,只有這樣才會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正因如此,我們發現,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意識的教學實踐中實現的。
參考文獻:
[1]劉曉旭.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26)
[2]馬少偉.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科教導刊(下旬).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