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雅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事業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原有的教材內容已經逐步顯示出一絲頹態,不能適應當今不斷發展的社會形勢與學生日益增長的求知欲望,對教材進行改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在此形勢下,教材改革被大力實施起來,以新課程標準為目標的,更具有實際性、生活性、趣味性、科學性、實踐性、時代性的教學內容被增加到教材體系當中來,極大地推動了教學效率的提升。為了適應教材的改革,為了保證教學改革的實效性更加突出,教師還必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的實效性有更大提高。在此對初中化學教材進行分析,對教學方法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材分析;教法探究
化學是一門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化學又是一門在生產中和科技中應用廣泛的學科,制藥、生物、化工、科研等領域都離不開化學學科的知識。為了培養更多的化學人才,不斷普及化學知識,我國從初中階段就開設了化學學科,進行了化學教學。在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因為教材已經多年沒有經過改革,其中的部分內容明顯已經不能切合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也不適合當今學生的學習狀態了,對于當前的化學教學形成了一種制約。為了推動教育教學事業的更大發展,教材改革和教學改革被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大量陳舊的內容被刪,更多更富有現代氣息和時代氣息、能夠更加快速為學生所接受的新內容被增加到教材中來,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廣大初中化學教師也切實開展了教學方法的改革,針對不同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活動,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進一步推動了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
一、對概念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的教學方法
初中化學教材中具有大量的概念、定義、定理、規律、法則等理論性極強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具有極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極高的要求。在日常的化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假如采用為學生進行直接呈現知識,然后進行知識講解的方法開展教學,或者是直接給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闡述,然后直接把這些理論知識明確出來的方法開展教學,這種方式盡管更加直接,不會耽誤更多的時間,可以有效保證教學進度,保證教材內容的順利呈現,但是這種教學方法當中教師的活動占據了主體地位,學生被邊緣化了,甚至被隔離到教學活動之外,學生沒有了廣泛、深入的參與,主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沒有足夠的學習體驗形成,僅僅憑借對教師講解的理解,必然會感覺學習的過程極度枯燥、無趣、乏味,缺乏吸引力,進而制約學生的學習動力產生,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故此,對于概念等理論性較強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探究活動,最終形成對概念的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的過程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教師利用化學方程式來直接展現這一定律,直接把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及應用方法呈現到學生面前。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反其道行之,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實驗藥品如硫酸銅、氫氧化鈉等,提供了需要的實驗器材如燒杯、燒瓶、膠頭滴管、天平等,組織學生劃分學習小組,然后在學習小組內部開展探究實驗,首先使用天平稱量出反應之前的藥品的質量,之后進行化學反應,最后把反應之后的物質的質量又一次進行了稱量。實驗前后的稱量中,盡管各組在使用天平稱量或者使用藥品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輕微的誤差,但是總體的結論還是指向了一個規律,那就是反應前后的物質質量的總和是相同的。有了這一結論出現,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并明確出質量守恒定律。因為這一概念完全是學生通過實驗過程進行的印證,所以學生對這一定律的記憶格外深刻,也完全理解了其深層的含義,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對元素及化合物等相關內容的教學方法
初中化學教學內容中,對元素以及化合物的認識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就有相關的要求,強調了在化學教學中一定要把教學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采用更加生動、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采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進行多種演示實驗,組織學生開展分組實驗,保證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接觸到元素,接觸到化合物,加深學生對元素及化合物的感性認識,以保證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當前滬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包含的演示實驗有22個,學生分組實驗有41個,這些實驗內容涉及了教學內容的各個層面,可操作性極強,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或者實驗室教學中都能夠進行操作,并且學生也能夠進行自主實驗探究,實驗難度較小,實驗現象明顯,反應過程控制難度不大。因此,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利用以上種種優勢,把實驗教學大量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真正的實驗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獲得更多的能力提升,對元素及化合物進行更加深入的感知,并利用實驗過程當中學生廣泛參與的優勢來促進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濃厚興趣,促進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產生更加強烈的探究欲望,同時培養學生科學、嚴謹、求實、細致的探究精神,促進初中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滬教版初中化學《認識氧氣的性質》一部分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學生開展了分組實驗活動,讓不同小組對碳、蠟燭、鐵、硫、磷等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分別進行了探究。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一方面指導學生注意安全,千萬不要因為操作失誤導致出現任何的意外事件,另一方面對學生實驗步驟進行了有效的規范,對學生實驗操作的方法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并組織學生對實驗過程中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發生劇烈燃燒的現象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并進行了詳細的記錄。最后實驗完成后,教師帶領全體學生對實驗進行了總結和歸納,了解了物質在某種條件下與氧氣發生劇烈的反應現象,通過這種方式充分認識到氧氣的性質所在,讓學生掌握了探究氧氣性質的有效方法,同時讓學生以高度的主動性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可以在日后學習其他物質的時候從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中進行遷移,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對其他物質的學習和認知,提升教學的效果,保證學生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的不斷發展,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的高效開展。
三、對化學專用術語及計算內容的教學方法
化學專用術語是在化學學習過程中普遍使用的專用名詞及相關術語,主要包括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原子結構示意圖等多種內容。可以說化學專用術語是化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假如不能準確掌握化學專用術語,那就不能對化學知識及內容進行準確的表達,更不要談進一步的深入學習了。此外,計算內容同樣也是化學教學的重點兼難點內容。化學教學中需要大量進行計算的內容,但是學生一方面不懂如何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計算,一方面不能進行準確的計算,因此這些都對初中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造成嚴重困擾。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日常強化訓練、不斷總結積累的方法,把教師的深入講解和學生的系統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促進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需要用到相關元素的符號,需要用到某種化合物的化學式,需要用到物質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時候,教師就需要讓學生寫出相應的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同時還可以對不同物質的狀態、性質等進行回憶,對發生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反應現象及生成物進行歸納,保證學生能夠把各方面內容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在計算過程中,教師應當把計算的方法和技巧對學生進行明確,同時給學生做出一個正確的示范,之后組織學生進行系統的演練。對于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探究,學生彼此之間進行錯誤的指出和糾正,這樣在加深所有學生的印象的同時,保證學生計算能力的更大提升,還可以避免學生對教師的批評產生逆反心理,保證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化學學習活動中來。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以新課程標準作為教學的指導性綱領,把素質教育理念深入貫徹到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來,根據教材中的不同內容靈活、機動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把教學、實踐同學生的學習密切融為一體,保證初中化學教學的高效開展,為把學生打造成世紀性的高素質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郭龍社.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方法探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1(5).
[2]蔣海峰.探究初中化學教學方法的轉變[J].黑龍江科學, 2017,8(15):106-107.
[3]陽敏.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讀寫算:教育導刊, 2015(7):121.
[4]王素軍.初中化學教學方法探究[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C],2012:14.
[5]林靜.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方法探究[J].新課程(中學), 2012(9):118.
[6]張力參.對初中化學新教材教學方法的探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9):10-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