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珍
摘 要:微課是新時期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產物。從高中數學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微課在高中數學課程中的應用。同時,在分析過程中,還列舉了相關案例,讓同行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微課在數學課程的應用過程,進一步展現微課的使用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微課;高中數學;教學應用
數學相較于其他課程,屬于中學的基礎課程之一。一般而言,因為教堂空間有限,容量相對較小,教學的預期效果難以實現。在信息技術發展的同時,微課成為教學中較好的合作伙伴,使得數學課堂的教學方式得以優化。微課的優勢在于能夠將課堂內外的知識點進行有機融合,更好地凸顯學生的個性,補充不同學科的知識點。根據學生需求制訂學習計劃,實現不受地域限制的學習,不僅有利于鞏固已學知識,還能夠啟發學生對未學知識進行主動探究,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一、微課于課前的應用
高中人教版數學中有關于運算性質的內容,傳統教學方式下,學生針對對數的性質、指數冪以及根式等轉化學習起來極為困難。大部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還有所欠缺,筆者認為可以利用微課模式來解決此類問題。
教師可以將logaN=b?圮ab=N和后續的練習題等做成課件,在進行PPT的播放時能夠錄成視頻,加以音樂與畫外音的輔助,教師將做好的視頻分享到班級群中,使學生展開親密的互動,若學生提出問題,要及時進行解決,利用思維定式讓學生在熟悉對數式與指數式互化的基礎上形成用對數與指數式互化的思路來證明積、商的對數的運算性質。實踐表明,對于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展開講解,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在課堂展開討論,當得到結果時,可以證明積或商的運算性質,興奮之情會油然而生,讓課堂學習更加高效。
又或者,在對樣本估計總體進行講解時,為能夠吸引學生關注,提升教學效果,可以選用學生感興趣的明星進行解釋,體現出教材內容中標準差和總體標準差的涵義。選取PPT中與這部分內容相關的視頻,采用動畫形式,以《奔跑吧,兄弟》這檔知名度較高的綜藝節目中的楊穎來表示女隊,隊長鄧超代表男隊,先用計算器求出標準差,然后讓男隊求出第二組數據的總體標準差,清晰地將計算過程展現出來,最終教師可以出相應的練習題進行練習,將上述兩段微課視頻課前讓學生先預習。學生在提前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在課上可以著重鍛煉計算方法,練習解題能力即可,課堂上教師主要起的是引導作用,讓學生了解涵義的異同點,明確意義。鼓勵學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對于不合理之處可以進行指導,讓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這樣課堂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時,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前預習,課上教學,課后復習就有了基本的銜接。
二、微課于課上的應用
(一)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
根據實際調研結果來看,高中學生普遍對數學課程興趣都不高,因此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成為教師的教學目的之一。微課的出現為教師提供了較大助力,學生可以搜集各種素材,以聲音、畫面或情景的形式展現出來,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另外,微課教學用時不長,與高中生的個人特點相符,有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他們思考。
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函數的符號內容時,可以做輪盤上指針旋轉的視頻,用隨機的方式組織游戲,繼而運用微課的暫停功能,引導學生對sina在不同象限中的符號進行講解,激發他們的興趣,樹立學生的競爭意識,經過教師有計劃地引導之后,可以發揮學生思考的特點,學生自然而然也就懂得了sina值的符號是Y來決定的。不僅能夠展現出知識的涵義,還能夠讓學生透過現象了解本質。學生可以通過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對研究的方法與思路有所掌握,也可以產生更高的興趣,實現翻轉課堂。
(二)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在“簡單組合體”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通過手機拍下日常常見的實物并抽象出相應的幾何體,對這些幾何體進行分割理解,嘗試求其表面積和體積,教師把學生拍的素材以及抽象出來的幾何體、圖形的割補、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制作成視頻呈現給學生,這樣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都可以達到要求,能夠解決學生數學基礎差、學習困難、討論參與面不廣和深度不夠的問題。
三、微課于課后的應用
學生在課后,一般會將課本擱置在一旁,很少會再去打開,對知識進行鞏固,因此,數學教學也應該做到與時代發展接軌,科學地應用信息技術,獲取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微課與互聯網的結合就形成了現在常見的在線學習,它不僅會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預習,還能夠將講過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回放,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學生進行鞏固時更利于回想課上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自行選擇想要看的知識段視頻,針對性更強,層次感更加鮮明。
綜上所述,微課就猶如一只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而且教學效果更好。教學過程匯總,應該怎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更加便捷地掌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教師面臨的困境。微課的誕生為教師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日后的教學中加以應用。
參考文獻:
[1]顏軍.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
[2]李可.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3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