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及素質教育的進步,現階段初中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屬于現階段熱議的話題。互動式教學模式屬于當前運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模式之一,為了分析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針對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
互動式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對一、一對多及學生之間開展的教學互動活動,在課堂上學生屬于互動教學中的主體人物,教師屬于教學模式中的引導者、活動組織者及協調者,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互動性打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漏洞,方便教師通過互動全面了解學生,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意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意識。
一、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教學體制及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依舊以教師的填鴨式教學為主,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僅僅存在于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且這種形式的互動并不是主動及平等的,久而久之會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僵硬,難以實現真實有效的溝通,教師無法摸清學生心理活動及學習需求。加上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不強,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為較為拘謹,教學過程中教師未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及公平,使得學生缺乏與教師互動溝通、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欲望。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實施互動式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交流的狀態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及意見充分表達出來,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水平、知識點掌握水平等,繼而調整及優化教學手段,營造積極濃郁的課堂教學氛圍,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關系,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積極性的
提高。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討論及互動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學生的生活閱歷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提出與初中生實際生活存在密切關系及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探究、討論及互動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去,提升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及自主學習能力[1]。如在進行《合理應用網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現階段發生在社會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作為導入點,引導學生針對網絡發表自己的意見,制定中學生合理運用網絡的制度及標準等,通過問題的提出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討論最后得出結論,讓學生在激烈的互動討論過程中認識到網絡的利弊,學會合理運用網絡開展學習。
2.模擬法庭開展互動式教學,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指導學生學會明辨是非,養成科學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及人生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及發展[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及模擬法庭的方式開展互動教學,如最近社會上發生的“嬰幼兒假疫苗”事件,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搜集“假疫苗”事件發生的始末引導學生對案件進行充分了解后在課堂上開展“審理”,由小組內成員扮演審判長、檢察官、被告、原告及律師等角色,引導學生在法庭審理過程中更加全面及深入地學習、了解法律知識,形成一個更加確切的認識,在模擬法庭中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在互動中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及道德意識。
3.積極開展主題辯論,在互動中培養學生思維意識及反應
能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多的法治觀點及道德標準,但實際生活過程中傳授的知識缺乏特定性,往往事實的真相被表面現象掩蓋,這就需要學生通過辯論的方式以正視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觀點,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事物,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在辯論過程中學會搜集資料、與組員互動溝通表達自己觀點,驗證自己的論據,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與法治中的教學知識點,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及法治意識,在辯論過程中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3]。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教學目標等通過開展多元化互動式教學模式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在互動教學過程中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的道德標準及法治意識,促進學生在互動教學過程中培養自身道德修養及法律意識。
參考文獻:
[1]戴永紅.互動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7,15(8):136.
[2]盧明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析[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26(22):226.
[3]李桂桃.“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J].長江叢刊,2017,32(2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