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改革是順應社會發展要求的表現,高中數學教學在貫徹新高考理念的過程中實施走班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高中數學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注,同時,能夠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激發高中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本文在現狀介紹的基礎上,重點探究可行的教學策略,以期為同行提供借鑒,推動新高考改革順利進行,大范圍推廣走班制教學模式。
關鍵詞:走班制;新高考;高中數學;數學教學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模式必然會大范圍實踐于高中數學教學工作,該模式實踐初期存在一定問題,進而影響高考改革進程,同時也不利于高中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務必結合實際情況探究走班制模式應用對策,這既能改變教師教學觀念,又能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強化高中生數學學習意識。由此可見,這一論題探究具有一定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有利于促進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有序推進,深化高中數學教學改革。
一、 基于走班制的新高考下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所謂走班制,指的是根據學生成績、興趣愛好等完成課程編制任務,這對學生個性化培養有促進意義,同時,還能彌補傳統授課模式的不足。由于我國實踐走班制的時間較短,加之師生對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的理解片面,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定問題,具體總結如下。
(一) 課堂管理難度加大
走班制模式應用于高中數學課堂,意味著高中生選擇課程的機動性大大增強,數學課堂具有流動性,從另一層面來講,數學課堂處于分散狀態,并且課堂管理難度增加。同時,班主任了解流動生的時間較少,教師不能根據學生實際為其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這對數學教學效率提高會起到反作用。
(二) 教學理念存在偏差
走班制的初衷即在數學教學中堅持層次教學原則,以此滿足不同等級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需要。由于數學教師對走班制模式主觀化理解,進而將班級學生標簽化,通過設置快速學習班和慢節奏學習班進行分類,最終學生會產生自負心理和自卑心理,導致走班制實踐價值優勢不能全面發揮。
二、 基于走班制的新高考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當前新高考下走班制應用現狀不容樂觀,進而高中數學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要求,基于此,應針對已有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確保高中數學教學改革順利完成。
(一) 擴大宣傳范圍
走班制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需要學校、教師、家長積極配合,因為走班制以挖掘高中生數學潛能、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為目的,該教學模式不單單是為了傳授數學知識,它在學生三觀的樹立、學習習慣的養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通過擴大走班制教學模式宣傳力度,促使教師、家長樹立正確認知,確保走班制教學模式應用價值全面彰顯,為數學教學工作起到推動作用。例如,高中學校利用召開家長會的機會傳遞走班制理念,在這一過程中,數學教師可針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表現進行客觀評價,同時,家長如實陳述學生在家庭中的態度及學習行為,有利于教師和家長全面了解學生,能為走班制方案制定提供依據,最終提高走班制實效性,確保教與學目的及時實現。
(二) 轉變教學理念
走班制教學理念對實際教學行為有重要影響,因此,數學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思想,結合社會發展趨勢正確認識走班制的教學模式,這對教學行為規范、教學目標實現有積極影響。比如,在基本初等函數的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利用教研組,聘請身邊的專家及學者,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研討活動,針對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等理論知識總結、補充,授課過程中多向學生傳授解題技巧。與此同時,學校應該完善課程體系,大力開發網絡資源,滿足高中生線上、線下學習需要,這既能提高函數學習效率,還能減輕教師教學的壓力,彌補傳統函數教學方式的不足。例如,學生為了靈活運用函數圖像,鞏固函數性質等知識點,便會自主地去搜集專項習題,并在習題練習中積累豐富的解題經驗,拓展學習思路,并循序漸進探索適合自我的函數學習技巧,這對學生數學學習自信心的增強、積極性的調動具有促進意義。
(三) 提升教學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數學教師應主動與高中生溝通,通過溝通了解學生思想變化以及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多樣化教學目標,走班制教學模式實踐期間遵循公平性原則,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生對教師加強信任度,進而走班制內涵能夠全面發揮。數學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提高互聯網操作水平,通過互聯網+走班制來整合數學教學資源,利用網絡平臺監督、管理學生在走班制中的表現,以此強化數學課堂教化功能。例如,三角函數教學中,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鼓勵學生以組間探討、組間成員互相點評的方式消化三角函數公式變換等知識,這既能培養高中生的合作意識,又能使學生間互相借鑒學習經驗,大大提高數學成績,取得走班制模式應有的最佳效果。
三、 結論
綜上所述,走班制模式運用于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這符合新高考要求,同時,能為社會發展提供優秀的數學人才,這對數學教學方式創新、走班制教學模式大范圍推廣有積極意義。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以此為借鑒,探索走班制實踐的有效技巧,以此優化數學教學質量,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韓琪秋.新高考下高中數學走班制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6(4):36-37.
[2]張海英.感性·靈性·個性——高中數學走班制教學思考[J].教師,2017(16):33.
[3]王三奇.盧嘉林.芻議新高考下高中數學走班制教學模式構建[J].時代教育,2014(14):98-99.
[4]張海英.感性·靈性·探究新高考下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及策略[J].新課程,2015(22):168.
作者簡介:
杜海坤,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