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產教融合環境下深化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訓課程改革,提出四方面的改革策略:加強校企合作,務實專業基礎;拓展專業方向,加強產教融合;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保障合作順利進行;明確校企合作的主要方案。
【關鍵詞】產教融合? 電氣自動化專業? 課程改革? 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161-02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實訓課程也在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主要調整的目標是使專業課程更加接近職業要求。在基于職業要求的基礎上,很多高校進行了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以及教學方式的創新。此次課程改革的力度很大,除了以上方面的改革,高校還為其專業豐富了核心課程的教學資源,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可稱為核心能力。在產教融合的環境下,培養多方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成為院校面臨的重大挑戰。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訓課程的改革與實踐,也引起了院校的廣泛關注,本文試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為例,對產教融合環境下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做一探討。該院電氣自動化專業多年來按例舉行校企合作活動,將工學結合作為專業改革的核心要求,以社會發展需要進行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與調整規范,不斷深化改革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努力建設企業與學校雙向模式的師資團隊,并且對校內與校外的資源進行最有效合理的配置,其改革的深度和廣度都十分明顯。
一、加強校企合作,務實專業基礎
(一)明確企業需求,加強專業能力
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主要技術能力包括自動化生產線的組裝調試與維護維修、電氣控制系統的維護及技術改造等。本專業的核心能力可以總結為自動控制技術基礎,自動化生產線的組裝調試與維護維修,計算機控制技術、組態設計與應用,電氣控制技術。根據專業崗位的需求對應設置專業課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加接近企業的需求,增加了學生畢業后就業的優勢;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加真切地意識到知識能力、學習能力與就業薪資之間的關系,從思想上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二)結合專業能力,構建課程群
依然保留原有的課程體系,對學校和企業對接有非常不利的影響。教師團隊為了建設更加復雜、更加綜合、更加體系化的課程群,調查了各種資料,并對國外比較發達的職業教育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加以借鑒。為了建設符合時代發展的課程群,教師團隊已經運用很多高效可行的方法,并結合以往的經驗方法,盡最大的努力對學生的專業方向進行系統化指導。
學生通過學校制定的知識和技能遞進的系統化項目,進行高效的技能訓練和專業學習,從而達到全面掌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要求的知識的目標,并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模式將會打破現有的教學與就業相對分離的狀態,經過一系列的設計,將專業知識串聯起來,使學生能夠全面系統掌握整個專業知識。這種人才設計模式將從不同方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創新創業奠定牢固的基礎。
(三)制定新的人才培養體系以迎合行動向導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對專業對應的崗位需求進行分析整理,并基于此設計了以工作需求為基礎的課程體系。這種模式的課程體系其課程主要是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從而組織起新的專業課程體系,并且實現了將實訓室和生產性教學工廠搬到教學課堂中來的設想,讓學生在工作需求的強烈激發下,重燃起對學習的信心。該課程體系采用提出任務、學習知識、實施任務、檢查任務、評價交流這五步教學法進行組織教學,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從而實現教學一體化的目標。這種教學模式還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解決實際工作過程的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并且引導學生更加注重團隊合作和社會適應能力。“五步教學法”的設計和實施,不僅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而且促使教學團隊主動積極地研究教學的原理和方法。此方案的實施,使學生既學習了專業知識,又學習了專業的職業技巧,促進了學生職業素質能力的全方面發展。“五步教學法”不僅使學生的工作與學習聯系更加緊密,并且使行動導向組織的人才培養模式得以真正落實。
二、拓展專業方向,加強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借助學院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工作思路,按照“遺產促學,以學促教”的方法,并且以企業與產品為核心進行整體規劃。在合作前期開展技術服務、社會培訓、教學設備開發,從而促進專業建設、教學與師資建設,使人才培養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
根據不同企業對電氣自動化專業的特殊需求,學院需要對該專業進行系統的改革。例如,有些企業偏重自動化設備生產與應用,有些企業偏重自動化系統集成技術,除此之外,該專業的自動控制技術基礎,自動化生產線的組裝調試與維護維修,計算機控制技術、組態設計與應用,電氣控制技術等技術也在不同的企業得到需要。由于企業的工程項目不同,對該專業要求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因此,學院的課程改革也應該構建規范的、符合時代要求的課程體系。對該專業的每一門學科都應設立選修與精修兩門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以后的就業方向和興趣來加以選擇。比如,如果學生對電梯產業比較感興趣,就可以對電梯的安保與維修技術進行精修,而對其他的學科,可以根據興趣來選修。
可在院校實施半軍事化管理,并融入企業文化,按照企業的專業管理模式與管理經驗,用軍隊的管理思想去對學生進行規范管理和思想文化教育。在院校中實施以軍隊的紀律,能夠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永不放棄的決心,并且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院校應該堅持嚴格管理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素質。
三、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保障合作順利進行
(一)成立合作團隊,共同發展,互惠互利
師資隊伍由優秀教師組建,以年輕教師為主,以企業設備及產品開發為基礎,共同規劃、協調、考核、管理校企合作等研究的各項工作,從而達到培養優秀的教師隊伍的目標。合作團隊本著校企合作的思想,落實課程開發,技能大賽,資源建設等項目的實施。
(二)規范合作機制,全面促進校企合作
1.提升校企合作理念,深化校企合作。本著共同發展,互惠互利的思想,開展產品的用戶培訓,技術提升的項目,激發企業與院校的合作積極性,促進多方面合作工作的發展。
2.成立電工電子愛好者協會技術社團,切實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該社團不僅可以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還能廣泛吸收優秀的學生參加到社團來,協助教師開展技術研究、課程建設等項目。
3.規范“產教結合”機制,拓展教學資源。與企業的合作項目必須和教學相結合,從而促進教學實訓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4.鼓勵在校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廣西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至今為止,大賽的獲獎同學已經都被選拔為企業的骨干人員,并且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不僅可以為企業引進合適的優秀的人才,也能促進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并且增強學生努力學習的信心。
5.以創新創業為行動導向,創建新的教學模式。將知識與技能融入到任務實施中去,讓學習模式真正起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從而消除學生“學而不知所用”的顧慮,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學習。
四、明確校企合作的主要方案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調查提取出面向行業需求以及對應職業的分類,每一種職業都有其規范的職業能力和職業工種。根據職業對能力的不同需求,相關院校首先需要進行人才培養定位,然后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并且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其中包括能力目標、知識技能目標和專業素養目標。
(二)制定科學的課程體系
電氣自動化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基礎課,技術課,專業核心課程以及課程拓展等四門課程。核心課程的確定由企業的職業需求決定,并且職業需求也決定了該專業的核心技術。課程體系的制定首先要對傳統課程體系中可取的課程進行保留,然后根據企業對學生能力的需求建設新的課程,最后將兩者結合構建新的課程體系,以迎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改革教學內容與方式
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很大程度影響了校企合作的實施效果。企業工作與教學內容的深入結合,直接影響了企業實際的工作過程。此次改革,使學生成為課堂和工作的主導力量,旨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本專業的技術技能。
(四)專業發展主動適應經濟轉型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地方需要復合型人才,以人才需求為基本,設置相關的課程體系,包括人才培養的規格,師資隊伍的建設,企業的合作等進行調研和探索。院校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案,使院校培養出的人才更加符合時代的需要。
總之,高職院校要想培養的人才符合企業的需要,就應該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企業與院校結合,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既符合時代需求,也切實有效。讓學生對知識學以致用,讓企業內的巧工能匠和技術人員走進課堂親身為學生講解專業知識,讓社會實踐與院校教學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今后的就業方向,并且可以盡早為今后的工作而努力,也有利于企業培養更加符合企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北明.淺談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訓基地建設[J].山西青年,2016(14)
[2]羅南華,楊曉菊.深化產教融合 促進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水動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
[3]余俊芳.淺談政府在深化產教融合過程中的作用發揮[J].東西南北,2018(8)
[4]谷巖.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典型案例分析[J].物流科技,2017(8)
[5]張建云.創新校企合作 深化產教融合——江蘇省宜興中等專業學校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3)
【作者簡介】謝曉媛(1981— ),女,廣西荔浦人,研究生學歷,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方向。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