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學峰
摘 要:通過對三位古今人物的家庭教育理念,希望更多的家長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在培養孩子的品德、特長、知識技能方面,富有針對性地給出合理化的建議,為孩子做出表率,以期對當前的家庭教育略有裨益。
關鍵詞:家庭教育;借鑒;成功經驗
教育子女的資源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能接受到的教育理論,他們大都是頗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原因在于他們能接受到各種教育理論,能從紛繁的教育理論中選擇適合自己兒女的理論來指導自己孩子的成長。二是所處時代的影響,他們大多沒有自己的見解,時代需要什么,就讓子女成為什么樣的,子女教育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有極大的偶然性。三是從自身經歷中總結的經驗,他們往往是各方面的成功人士或者自身經歷及其豐富的人,眼界很寬,交際面很廣,教育子女的時候自身就是一個榜樣,所以這種教育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第三種教育方式再延伸,代代相傳,就變成了現在所謂的世家教育。
一、世家教育的源頭——馬援的家庭教育
說到馬援家庭教育的方法,史書沒有留下太多的資料,我們擁有的只是他那篇著名的《戒兄子嚴敦書》。寫這封信的時候,馬援正在南征交趾的前線,他聽說哥哥的兒子馬嚴和馬敦喜歡譏刺議論他人,和一些社會上無視法紀的人混在一起,所以趕緊寫了這封信。
在信中他說:他想使子侄聽到別人的過失,就像聽到自己父母的姓名一樣,耳朵可以聽,口不能說。他將“聞人過失”提高到“如聞父母之名”的高度,也就是論人過失,就像口說父母的名諱一樣,無疑是不孝啊!
在對孩子們交朋友方面,馬援又是一個循循善誘的長者。他用當時為人們所熟知的兩個名人龍伯高和杜季良作例子,告訴孩子們拿什么樣的人作榜樣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這種教育很有直觀性,也很有說服力,即:對孩子的教育要有具體的可接觸的例證,不能拿空洞的言論來教育。
二、世家教育的集大成者——曾國藩的家庭教育
曾國藩,湖南湘鄉人。曾氏的家庭教育主要集中在他與家人往來的信件之中,他從多個角度教育兒孫怎樣做人。例如他“不愿子孫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再如他嚴格要求子弟戒奢、戒傲,認為這是世家子弟的通病;再則他提點子孫,“有常是第一美德”,并通過自己學習書法的經歷現身說法。到晚年,他將一生的經驗總結為四條,分別是“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其中的“慎獨”屬于內省的功夫,“主敬”“求仁”則是待人接物以及處世的態度,“習勞”是強身的必經之路。這四條經驗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其現實意義。
在教育方法上,曾氏注重因材施教。曾紀澤記性平常,所以給他的書信中勸他這不足慮,關鍵是讀書要求個明白。還說他讀書天分高,寫字天分高,作詩文的天分略低,所以勸他從短處痛下功夫。
除了針對每個人的特點進行教育之外,曾氏教子的最大特點就是以身垂范。常常拿自己做例子教育子女,這種例子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自己失敗的教訓,他總是希望通過自身的經歷,教會孩子們怎樣生活,怎樣讀書做人。正是這種家教的良好傳承,不僅培養出了像曾紀澤那樣在外交場合的杰出人才,曾紀鴻那樣的數學天子,而且繼承其家風的后代人才輩出,從而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奇觀。
三、現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傅雷的家庭教育
傅雷,我國著名文學藝術翻譯家,著有《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等專著。除了這些印在紙上的作品之外,傅雷還有一件偉大的作品——他的兒子,世界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傅聰。從其子傅敏編訂的《傅雷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傅雷為教育兒子,付出了怎樣的心血。
在1955年4月20日的信中,有如下一段話,我們可以看作是傅雷給傅聰寫信目的:
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還是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先生的意圖從四個方面表達得很明顯,他要做自己兒子的磨刀石,通過和自己的相互砥礪,讓他在藝術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思想上更為敏銳;他同時要做自己兒子的“警鐘”“忠實的鏡子”,使他在人生的各個方面,平穩地向前發展。
關于傅雷家庭教育的思想體系,我們從他的信中已經略見端倪,沒有再進行分析舉例的必要,至于其教育的效果,一方面傅聰本人就是很好的例證;另一方面,通過傅雷的朋友樓適夷在為《傅雷家書》所寫的序文中,我們不難看出傅雷在傅聰身上打上的烙印是多么鮮明,同時也看出這種來自家庭教育的力量是多么有力。
通過以上三個自古及今家庭教育的成功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往往首重一個人的個人修養,其次才是對知識技能方面的訓導。鑒古可以知今,對于今人來說,仍然有著很強的借鑒性:培養自己孩子的品德,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長,懂得孩子感興趣的知識技能方面的知識,富有針對性地給出合理化的建議,為孩子做出表率,這是現在的家長應該要做的全部。培養好自己的孩子,不僅是對孩子負責,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參考文獻
孫劍.大儒教子:讀《曾國藩家書·教子書》[J].青年研究,1998(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