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香
摘 要:在核心素養要求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豐富且對學生要求日益增高。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善于結合教學內容選取適當的教學方式,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始終對數學課保持著較高的熱情,進而促使他們更好地發展。從“優化數學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成效”“開展循序漸進式教學,深化學生的理解”“重視教師的參與及引導,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優化教學理念,提升中學生數學素養進行淺顯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優化理念;數學素養
初中數學教師應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數學審美水平,開拓學生思維能力,為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幾點:豐富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課堂效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最大化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重視教師的參與和引導,幫助學生確定主體地位,借此提升學生整體的數學水平和綜合素養。接下來,將結合自身的研究和經驗,對以上話題展開淺顯的探究,望拙見能引起諸位深思,若有不當亦歡迎指正。
一、優化數學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成效
一個優秀的教學設計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還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學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并令學生獲得趣味性的學習體驗。數學教師必須立足于數學課程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數學水平情況,以趣味性、多樣化、前瞻性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吸收知識養分時形成認知的意識。教學設計可以把新課標要求的“知識”“情感”“技能”三維教學目標具體化,進一步打造教師理想中的效果化教學課堂。例如,在學習“最小公倍數”的相關知識內容時,我便采用了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步驟和方式。教學設計如下:首先,在課堂伊始我將一袋子黃豆帶到了課堂中。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請每個小組拿20粒黃豆。之后提出了游戲問題,向學生說道:“請將20粒黃豆分為它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和八分之一,比一比哪個小組能最先找出快速的分配方法。最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開始自己明白了尋找“最小公倍數”的簡便方法。這種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令學生都積極討論起來,為正式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如此,數學教師可以優化教學設計,強化對學生的引導和情緒調動。
二、開展循序漸進式教學,深化學生的理解
為了更好地實施循序漸進的數學教學,逐步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對學生、對課程均實施一定的分層細化處理。首先,由于班級中學生人數可能很多,每個學生之間的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那么教師便可以使用分層教學法,在將教學面向全班學生的同時,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開展教學,指導學生優化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式。而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教師應當將數學知識講解、數學展示、學習理解等內容循序漸進地教授給學生。例如,我在課堂伊始先為學生設置一些思考性的數學問題,調動起學習興趣。會結合課本知識,利用多媒體對數學內容進行展示,以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我會請學生當堂進行習題練習,為學生深入講解該部分知識,鞏固其所學。如,在學習“平移和旋轉”的相關內容時,我首先向學生詢問了如下問題:什么是圖形的旋轉?圖形旋轉后會發生什么變化?旋轉后的圖形和原圖形的關系是什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汽車行駛在公路上的視頻,講述了其具備的“平移”“旋轉”特征及表現。隨后,組織學生練習了課后習題,幫助學生深刻認識了平移和旋轉的特征、區別。
三、重視教師的參與及引導,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數學課的互動形式通常表現為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講課內容去思考,從而局限了他們的思維。但是就中考對學生的數學定位和素質培養要求而言,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擯棄傳統意義上要求的以教師為主體。我便將課堂的主體轉變為學生,在對其進行了基本的教學之后,將他們分組。例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數學教師應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學生的學習進步大有裨益。在教學期間,我讓學生將這節知識點整體瀏覽一遍,找出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點和難點,并在筆記本上做出標記。然后在正式開啟這部分知識內容的講解時,先讓學生在課堂上將自己的預習心得以授課的模式進行課堂闡述,詳細說明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點,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我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著重把握臺上各個學生所提到的預習問題,并在臺下做出問題總結,等正式教授此部分內容時再逐一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
綜上所述,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優化數學教學理念和方式,在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注重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光瑞.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7.
[2]祝曉霞.探討如何打造初中高效數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8.
編輯 田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