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寬
摘 要:《圖形的平移》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掌握圖形的移動相當重要。對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圖形的平移》的教學設計進行介紹,為《圖形的平移》的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圖形的平移;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案,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的平移變換,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
2.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掌握平移的數學方法,感受事物之間的聯系,并受到美的熏陶。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直尺、方格紙、鉛筆、水彩筆、橡皮。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展臺、方格紙、水彩筆。
課前活動:開展平移小游戲,營造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課題
課件依次出示圖案,最后全部圖案定格。
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看了這些圖案后的想法,揭示課題。(板書:圖形的平移)
【設計意圖:新課伊始就從學生感興趣的圖案入手,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的思想。通過一系列的圖片:現實生活中的圖案、美麗的花邊,讓學生欣賞圖案之美,激起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活動一:通過簡單的圖形平移,明確平移的基本方法,理解平移的實質。
1.引導學生利用直尺和1號方格紙,將小正方形ABCD向上平移3格。同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2.教師巡視,選擇正確的投影展示。
3.交流:仔細觀察并思考,你發現了什么?教師引導并總結:形狀、大小不變(板書:形狀、大小不變);位置發生了變化(板書:位置發生變化)。
4.引導學生思考并匯報:你是怎樣平移的?揭示平移的一般方法。
活動二:優化平移的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課件顯示:怎樣將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呢?
2.交流想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打算怎樣平移。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只平移一個點行不行?
3.學生獨立嘗試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前指著自己的方格圖匯報做法。
5.驗證:這種只平移一個點得到的圖形正確嗎?我們怎樣來驗證呢?
(把其他點也向右平移5格,看是不是重合)
6.教師引導、梳理:看來我們選擇一個點把圖形進行平移的方法也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將三個頂點都向右平移五格然后順次連接,也可以只平移一個點照樣子畫圖,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得出:在平移像長方形、正方形等簡單圖形時我們可以只平移一點,照樣子畫出圖形;如果是較復雜的圖形,我們就要平移多個關鍵點,再順次連接。今后平移圖形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
7.小結:要想說清楚圖形的平移情況不僅要說明方向,還要抓住圖形關鍵位置上的點。數出兩個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平移的格數。(板書:方向、關鍵點或線、格數)
活動三:探究連續平移的方法。
1.學生獨立思考觀察,嘗試平移。
請同學們拿出3號方格紙,把小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完成之后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2.小組交流平移過程。
教師巡視,對學困生適當指點、幫助。
3.集中交流討論。
師:誰能上前面來指著大屏幕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視學生匯報情況,只要合理即可)
4.對比:仔細觀察并思考,剛才這個圖形的平移和我們以前所學習的平移有什么不同?(次數)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連續平移,那么,在將圖形進行連續平移時需注意些什么呢?
生思考,匯報。
提醒學生:為了能清楚地表示連續平移的結果,我們可以把平移過程中的圖形用虛線畫出,平移的最終結果用實線畫。
5.獨立完成圖案,鞏固連續平移圖形的方法。
展示交流,體驗成功。(視學生匯報情況,只要合理即可)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來實現的。本環節讓學生獨立進行探索,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真正提高。】
三、實踐操作,應用深化
1.下列圖案哪些可以通過平移得到?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移的時候,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不能發生變化。
2.下面的說法正確嗎?
小魚這是想提醒我們什么呀?(在平移的時候,一定要數準對應點之間的格數。)
3.小船和小臺燈是怎樣平移的?
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說一說,最后全班交流。
你是怎么數的?(讓學生選擇一個點詳細說)
4.畫圖:平行四邊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4號方格紙)
學生獨立畫圖后,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師巡視,對學困生適時幫助。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課件展示平移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上海音樂廳平移視頻)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3.布置一個課下作業:請同學們選擇一個基礎圖形,運用平移創作出美麗的圖案,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數學材料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到所學知識的價值。最后,本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引導學生將進行探索研究的觸角延伸到課外。】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