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占貴
摘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必須抓住課前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必須對學情徹底掌握,要能在課堂上運用賞識教育等多種評價方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能有效指導個性化學習,并在課后堅持教學反思。
關鍵詞:教學設計;學情掌握;評價方式;學法指導;課后反思
課堂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主陣地,面對新課改下學習理念、學習方式的不斷變化,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突破自我藩籬,不斷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下面筆者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未雨綢繆做設計,周密科學地準備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如同行軍作戰的計劃書,關系到一堂課是否高效成功。優秀的教學設計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方式,能夠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首先,教師要高度重視備課工作,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必須有一種專業自覺,對待每一節課當懷敬畏之心,認真備課,不打無準備之仗。其次是科學備寫教學設計。要吃透本節課內容,鉆研本單元、本冊書的編排內容和結構體系,最好能對所有中小學語文課本有一定學習。三是有用生命備課的意識。教要成功備必當先,備之不精教必不深。對于老師來說,每堂課付出的是職業時間,而學生付出的卻是寶貴的生命時間。在教師的職業生涯里,相同的教學內容可能會教授數十遍,而孩子對這一內容也許一生就只有這一堂課的學習機會,所以要盡全力備好課。
二、胸中始終有學生,準確細致地掌握學情狀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充分關注學生需求,才能使教師的“教”更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學”。一是教師要對“學習起點”有效把握。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每位學生在每個年級段,甚至在入學前的基礎不盡相同,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基礎進行詳細了解,做到“因學定教,因學施教”。二是把握教學內容的難易度。做好充分的學情分析,不僅能準確把握學生實際水平,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還能全面了解學生,找準教學起點,使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更加完美。教師所講的東西必須是學生有一定基礎的,能循序漸進學習的。只有合理整合內容,教師的教才能更加貼近學生的學。三是研究學生心理。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經驗、心理特點、成長規律、行為方式、思維方法、興趣愛好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要根據不同學情設計差異化內容,不能搞一刀切,要做好分層推進,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優點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能夠得到最好的發展。
三、評價方式多賞識,恰如其分地運用評價方法
哈佛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每個人擁有各種能力,就看能不能喚出它們。而慷慨的贊美就是喚出它們一部分的一個有用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傾注愛心和教學藝術,運用欣賞、鼓勵的態度去評價學生的一言一行,必然能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一是教師要懂得尊重、信任、寬容、激勵的作用,能舍棄職業厭煩毛病,用愛心為圓點,用耐心做半徑,畫出能讓學生感受到幸福和悅的課堂同心圓。二是靈活運用評價方式。應該不吝嗇贊賞的語言、神態、動作,一個溫暖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平常的鼓勵,一行留在作業本上贊賞的文字,都足以讓學生激動很久,要靈活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三是營造寬松的評價環境。要適應學生心理的成熟規律,尊重個性,營造寬松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敢于發言,即使說錯了也不怕;讓學生也能參與評價,評價同學,評價自己,評價老師,讓評價激發思維的火花,給課堂增色,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四、學習方式自主化,合理及時地引導合作學習方式
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創設自學的環境,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二是指導學生交流反饋。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成果。合作學習不但能放飛學生個人的想象力,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三是激勵學生質疑解疑。要把更多的質疑機會留給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問難。在平時的教學中,還要教給學生一些質疑的方法,學會了方法,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去探索,在不斷解疑的過程中逐步加深理解,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獲取,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五、教后反思要跟進,雷打不動地做好課后反思
一是重視課后反思?!皩W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正因為不完美,才能督促教師虛心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水平。二是科學進行反思。可以總結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之處或亮點,可以讓自己堅持優點繼續前進。反思更多的是要反思存在的問題,從課堂效果出發,進行逆向推理,尋找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自身素質、教學設計、學法指導、作業設計等各個方面進行反思,知恥而后勇,知錯而后改。三是長期堅持。要把教后反思作為當天重要的工作來做,要能趁熱打鐵,趁著課堂的細節還熟悉,進行仔細回顧,反復琢磨問題出在哪里,什么地方還能再做改進,邊反思邊記載,邊思考邊改進,長期堅持下去,做好量的積累就一定能實現質的飛躍。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