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霞
【摘 要】教學反思不僅是對教學質量的教學診斷,同時也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方法。本文從教學中多年來的教學手段與措施及反思,對在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實踐;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27-0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來學習和思考,而作為教師的更不能離開思考。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教學反思”教師的成長模式。可見,反思對教師而言何其重要。在每節課中,如果老師如能認真開展教學反思,對學生的幫助來說非常重要。
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和認識。
初中畢業前的學生很少接觸到“職業”概念。因此他們選擇專業、職業比較盲目,也沒有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進入職校后,大多數會表現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紀律不嚴明等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也反映出缺乏對即將要學專業的了解,缺乏對自我的合理認知,缺乏對未來和就業前景必要的信心。通常,學生自我控制力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也沒有積極的上升勢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認真分析個人性格特征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對將來從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高校擴招,社會上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中職校學生就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如何積極引導和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競爭市場中立足。加強中職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與教育迫在眉睫,意義重大。
一、采用的教學手段及措施
1.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法。
“職業規劃”是理論與生活實踐的結合,應根據個人形象案例解釋抽象理論,以便學生能夠輕松掌握和接受職業指導。應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理論原理。案例教學方法用于將學生置于有問題,啟迪和激勵人生的案例。
教材中“職業理想”的教學內容只從理論層面闡述了職業理想在職業選擇,職業成功和個人生命價值實現中的作用。如果按照文字教學,學生會認為“職業理想”的教條,虛無,不切實際。因此,有必要擴大教科書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手段通過視頻,圖片和其他媒體展示創新教材。為學生帶來生動的案例,收集一些案例:網絡夢想狂人李昆霖,美國一個年輕警察抓捕歹徒受傷自殺,天生沒有四肢的澳大利亞演說家尼克胡哲等人為實現職業理想而努力奮斗的故事,它還列出了一些優秀畢業生在這所學校就業和創業成功的案例,這更有說服力。
由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基本文化薄弱,缺乏學習動機,只能通過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調查研究,角色模型呈現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以便讓學生站在自己的崗位上來確定職業目標。教育是科學,教育更是一門藝術。我們只有按照教育規律辦事,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尊重學生心理和學習需要,做到教、學雙贏。
2.改善課堂互動性,設計團隊活動。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因此,在每一章中,我將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出多種有效參與課堂的方法。例如,在“職業興趣”一章中,我設計了“六島之旅”,讓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島嶼并分組討論。“為什么選擇這個島嶼,每個群體的共同愛好和個性特征”討論后派一位代表到講臺上演講。學生的熱情非常高,課堂氣氛活躍,知識點可以在課堂上消化。
在正確的就業觀念中解釋“團隊精神”環節,讓學生以四人一組的形式參與“互助接力”游戲,其他學生注重觀察。四個學生在思考怎么做,以及用什么方法相互溝通。然后解釋為什么要團隊合作,易于理解教學內容,并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現實結合起來。
積極開展課堂討論和辯論將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不僅能鍛煉口才,還能提高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僅為其他學生樹立了榜樣,也為本課程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格奠定了基礎。
3.培養學生的危機意識。
職業規劃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防止學生產生混亂的傾向,培養具有這種危機意識的學生:“生活需要有目標,我們必須努力取得成功。”并提醒你激勵你,讓你自發地感受到:這是我必須要有的成功意識。有了這種意識,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比其他人更遠的地方。想得比別人更深,做事更有毅力和決心。如果我想站在更高的起點并達到更加輝煌的目標,我需要計劃我的職業生涯。“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優勢,提高自信心,大膽參與競爭,接受挑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找出應該改進的問題,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并有意識地縮小自身條件和發展目標之間的差距。
二、互動教學產生的機智
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導演者,配合者和促進者。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成為學生般的教師,學生可以成為教師般的學生。因此,與學生平等對話并鼓勵學生提問是一種及時產生和喚起思想的火花。這些火花是一瞬間,當日記下來,留到下次教學備課之用。
三、存在的問題
1.課程枯燥,很難把握學生的興趣。
學生普遍反映教材枯燥,抽象。學生厭倦了學習并導致無聊的課程。如何使課堂氣氛活躍,如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作者不斷反映的問題。
2.部分學生對待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不重視。
認為這是一門副科,可學可不學,只要把專業知識學好學扎實就行,反正學了也沒有什么用,采取敷衍的態度。
3.本學期內沒有開展社會實踐性教學,學生對職業和職場了解不多,沒有切身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通過教育教學實踐,只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激發學生興趣,才能真正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愛上這門課程。
4.“教學”、“實踐”、“實習”脫節無法彰顯職業教育的特點。
就業市場需要的是能干活、會干活、干好活的技能型人才。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就是我們的產品,產品要受到市場歡迎,就要符合市場標準,但中職學生普遍行為習慣差,知識面狹窄,動手能力弱等特點。
四、教學再設計
1.教學內容應與專業要求密切相關,突出道德教育課程的整合。
職業規劃要求學生從職場角度理解自己,去觀察社會和適應社會;從所研究的專業的角度理解要追求的職業和發展途徑;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習如何為成功奠定基礎,了解你的出發點和目的地,并逐步攀登目標。因此,教師必須首先了解學生需要向專業報告的情況,并了解每個專業的學位課程;了解行業必須具備的專業性,專業技能等。
2.多元化合作機制。
教師,專業教師和班主任應共同完成學生規劃指導和發展措施的實施和監督。作為任課教師要把該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班主任及時溝通,提出量化標準建議,合理安排進度,認真組織培訓,將班級管理與學生自律管理相結合,學生自律管理是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目標的衡量標準。檢查,調整和改變您的日常行為和學習習慣。
3.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社交溝通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通過教育教學實踐,只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激發學生興趣,才能真正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愛上這門課程。
學校就是為企業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隨著學校各專業越來越重視社會實踐,各專業每學期定期到企業開展社會教學實踐:“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學生通過專業實踐性教學活動才能有切身感受,寫感想寫體會,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鄧金.關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D].吉林農業,2015.
[2]孫麗萍.試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D].雞西大學學報,2007.
[3]黎婉華.互動教學:課堂中的和諧元素[D].廣州市海珠區新港中路小學,2016.
[4]于清.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D].錦州市衛生學校,2016.
[5]劉艷鋒.基于網絡自主學習的英語語言學課程教改探索[D].外語教學,2014.
[6]李志.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D].天津大學,2010.
[7]張立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理論界,2006.
[8]張志立,陳艷格.網絡專業“泛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研究[D].教育與職業,2012.
[9]劉曉慶.包頭市高中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課堂教學結構的現狀調查及優化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10]楊麗麗.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淺談政治教師在教學反思中的成長[D].江蘇省淮安市范集中學,2015.
[11]李海濱.淺論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D].職業,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