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艷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落實,初中教育教學以人為本的理念引領下教學模式,不斷發展。根據課堂教學的狀況,能更大程度的傳達知識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互動教學模式作為其中較為有效的,激發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互動參與思考和質疑能力的典型模式為新時期的課堂有效性的提升奠定了基礎。本文立足于初中課堂的互動教學模式,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綜合特點入手研究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提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的必要性,這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互動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相應地提出了解決策略,旨在為促進初中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培養學生獨立性、自主性學習服務。
【關鍵詞】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互動;教學;模式;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73-01
它以引導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旨在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師在課堂運用互動教學模式,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促進“知行合一”有著積極作用。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概述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過程互相作用的整體性動態過程。具體而言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指導與學生的學習認識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課堂活動的整個過程。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在師生關系及相互作用的影響下形成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個體教學中介之間的和諧互動,達到提升課堂教學的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學校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形成自主能力,最終在實踐中創新創造。為了適應新的課程體系順應時代改革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力求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在相互作用下實現良性互動,最終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首先,互動式教學模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更積極,更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加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受新事物,形成新意識,不拘泥于課本知識,便能積極主動的與教師對話,發散思維,認識問題解并決問題。
其次,互動式教學模式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與相互溝通。師生、生生雙方建立在平等關系的基礎上坦誠相待,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爭辯,并且在說服對方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碰撞。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重要體現。在師生的交流過程中,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
最后,互動式教學模式強調課堂更開放、更生動。學生小組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討論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或一對多的互動都是在傳遞信息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獲取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互動者,也作為引導者關系不斷發生變化。但無論怎樣變化產生什么樣的新問題,互動式教學模式都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更生動為目的。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一方面,利于營造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至關重要,對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的形成不容忽視。而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特征,需要通過良好的教學活動,構建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形成健康有序的課堂秩序,為課堂教學有效實施提供保障。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不僅轉換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而且形成了師生之間良性的互動,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深入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時教師與學生之間聯系,更為密切學生在互動的課堂情境當中與教師或其他學生之間交流和爭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開拓思維學會思考,并且從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并從溝通和交流中體會到知識形成的過程,并且通過溝通和交流闡述自己的想法,提升自信心。從而在這一過程中認真思考感受個人價值并通過積極的交流和深入的探究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互動式教學模式促進了道德與法律知識的鞏固,并且也提升了學生的個人能力,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意義重大。
2.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受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的指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互動教學模式以互動交流的方式擺正學生的道德和法律學習觀念。互動是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主題設定將各類型的相關案例展現到學生面前,并通過學生小組討論或與教師之間溝通交流形成對案例內容的理性認知,并且通過層層引導和分析感受案例故事中的社會責任。精彩的故事和案例能使學生能設身處地的思考,提升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時也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對道德和法制的認識實現教學目標。
其次,從目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狀況來看我國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設置較少,并且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大,課程教學也停留在表面的理論知識學習。這樣的教學狀況是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形同虛設。而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課程認識還能有針對性的改善,目前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狀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這一點來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互動式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最后,雖然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新開設的課程,但這一課程教學內容在小學已經涉及到,而且對于學生而言,由于對課程內容并不了解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與自身關系不大,而且不必考慮這類問題。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將實際中的問題呈現出來,并且通過互動和交流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融入到案例內容搭建起法律框架,營造出道德標準。學生真正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內涵,需要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支持。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互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還屬于初級的研究和發展階段,因此,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影響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開展。
1.一問一答的模式流于表面。
初中學生對于交流和討論課程涉及的較少,而生生之間的小組討論無法觸碰到教師設計的討論問題的本質。因此通常初中道德與法治互動教學模式以一問一答師生互動的模式為主。而教師學生存在著思想差異,對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并不在同一層次。想要通過師生之間一問一答的形式實現對問題的深入交流和據理力爭可能性不大。因此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也就在形式上滿足了,互動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2.教師占據了互動的主體。
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問題,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指引,因此教師在互動和交流擔任了更重要的角色。教師將預設的問題拋出之后,學生沒有跟上教師的思路,就需要教師展開積極的引導,而課堂時間有限,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占用了大量的時間進行引導和闡述,就是學生失去了課堂互動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在交流中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3.問題的探討過于片面。
在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學當中生活中的案例是學生們積極討論的重要內容也在這樣的案例討論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道德觀念。而許多案例往往過于片面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交流和討論,更影響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全面性。
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互動教學模式實施對策
1.轉變思想,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和學生的觀念,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轉變教學觀念,拋棄“重智輕德、重知輕能”的教育理念,讓教師不斷的通過積極和思考深刻的認識,理解道德與法律課程設置的重要意義,深入理解道德與法律知識的內涵,并且在課堂教學當中融會貫通,將生動形象的實施故事和新聞消息與教材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提升學生對這些內容的感知能力,并且烘托氣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的過程中認識案例中的理論內容和實踐含義。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轉變思想認識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法治素養。
2.真正有效地開展課堂辯論,增加互動頻率。
在新課程的指引下轉變教師對于互動教學模式的認識,不斷引入新論點展開新話題,是互動教學的爭辯更具實際意義。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互動教學模式當中,以道德和法制中某一觀點中大某項事件作為案例展開進行全方位的爭辯和正反兩方的互動交流,而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只拋出新問題和新觀點,讓學生自己選擇陣營,并且自己圍繞內容展開論述,無論是生生之間還是師生之間交流,要平等教師引導與交流要分開。
3.增強社會實踐,提升互動效果。
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性極強,單純依靠課堂爭辯,無法使理論與實際更好的結合,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靈活的運用教材內容展開交流,并且為學生開設較好的實踐課程,讓學生通過自己道德與法律知識的學習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且以小短文的形式總結作為課程學習的評價方式。學生在社會實踐和內容總結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學會提升自身價值,最終豐富道德和法治知識,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文霞.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08-23.
[2]呼秀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互動教學淺論[J].內蒙古教育,2019-01-15.
[3]王觀風.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8-01-25.
[4]徐志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互動教學模式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09-20.
[5]邵永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應用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09-01.
[6]吳佳佳.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