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菲
【摘 要】識字是小學語文第一學段重要的學習目標,在統編教材中主要以三種渠道進行呈現:識字單元的集中識字、課文中隨文識字和語文園地中板塊化識字。本文試著梳理語文園地中的識字板塊呈現的不同形式內容,提出四個教學策略,即舊曲新唱、寓教于樂、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以期在今后的教學中有所促進和借鑒。
【關鍵詞】統編教材;語文園地;識字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69-01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第一學段重要的學習目標。在統編版的低年級語文教材中,主要以三種渠道進行識字教學:識字單元的集中識字、課文中隨文識字和語文園地中進行板塊化識字。[1]從當前的教學現狀中我們不難發現,一線教師對前兩種識字教學途徑較為重視,也投入了相對較多的精力研究這兩種識字教學的策略與方法。相較于前兩者,語文園地中的識字教學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
統編教材突出了語文園地識字教學作用,在內容和形式上加入了更多新鮮的元素使它作為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訓練內容相輔相成。本文以低年級語文統編教材為例,試著梳理語文園地中的識字板塊呈現的不同形式內容,進而提出四個教學策略,主要有:
一、舊曲新唱變觀念
統編教材語文園地中的識字教學任務主要是以“識字加油站”欄目呈現。在人教版的基礎上,統編教材保留了一些傳統的內容,如偏旁歸類識字、主題化識字。但在教學實際中,不少老師仍習慣于把“識字加油站”中出現的生詞當成一般的詞語教學,讀一讀詞語,認一認字形,想一想字義,機械化的簡單操作人為割裂了教材的整體性,辜負了它在新教材中所承擔的新的學習任務。在語文園地識字板塊中,絕不僅僅是認識幾個字這么簡單,還應在識字過程中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滲透文化內涵,使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感受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例如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園地八中需要認識的是帶有“金、木、水、火、土”五個偏旁的漢字共10個。乍一看也是按偏旁分類識字,但細看之下不難發現“金、木、水、火、土”五個偏旁內在關系緊密。教師在完成識字板塊教學任務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改變觀念,潛心領會教材編寫者的深意,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審視教材內容,摒棄老一套的機械學習方法,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相信舊曲新唱也動人。
二、寓教于樂添興趣
學習動機是一種可以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統編教材在編寫語文園地時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設置了不少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猜字謎識字、做游戲識字、玩玩具識字等。在一系列學生喜聞樂見活動中,學生“玩”的天性被充分釋放和尊重,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了低年級學生識字的畏難情緒。
例如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園地三“識字加油站”板塊中,出示了“彈鋼琴”“下圍棋”“蕩秋千”等九個關于學生課外活動的短語。這些短語的內容符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師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讀一讀生字,還應該讓學生在肢體動作上進行體驗,甚至在課外時間親自體驗一下這些活動。每一類別的活動中都安排了一種學生并不十分熟悉的活動,即“唱京戲”“捏泥人”“滾鐵環”,意在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這正是部編版教材人文性的體現。如果教師在授課時能充分關注到這些細節,并設計一些富有趣味的體驗活動,寓教于樂,一定能夠讓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妙趣橫生。
三、舉一反三得新知
低年級識字教學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簡單機械,就字教字,忽視了在識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類思維的能力。在統編教材一二年級教材中,以分類識字方式呈現的識字加油站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字形字理。以偏旁部首分類呈現,如“日字旁”“女字旁”歸類識字;以結構分類呈現,如左右結構、上下結構漢字集中識字。二是詞性詞義。連字成詞,根據詞義歸類集中識字,如學習反義詞、時間詞,天氣詞等。三是識字方法。如分類學習加一加、減一減、猜一猜、連一連的識字方法。
以上三個維度較為全面地訓練了學生分類識字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最核心的規律,舉一反三,提高學習效率。例如一年級語文園地四,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出示這些詞語讓學生充分讀熟;接著讓同桌互動,一個說另一個指,找出這些詞語相對應的身體部位;然后讓學生思考漢字的構字規律,從而得出帶有“口字旁”“眼目旁”“月肉旁”這三個偏旁的漢字多與身體部位有關的結論;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出示一些帶有“口字旁”“眼目旁”“月肉旁”的生字,鼓勵學生大膽猜測,積極識字。通過這樣由表及里,由扶到放的學習過程,學生習得的不僅僅是課本中的知識,更是一種技能和方法,舉一反三,即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四、學以致用促發展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道出了語文教育與生活關系的真諦。[2]“聯系生活”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指導思想,也已成為語文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統編教材語文園地的識字一直秉承“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如認識課表中的生字,認識車輛的名稱,認識場館的名稱等。這些把識字與直接的、感性的經驗進行對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例如在統編二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四中編排了動車票的學習內容。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努力創設情境,可以利用圖片、音效盡量真實還原生活場景,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接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車票,認讀上面的生字。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教師要對關鍵信息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到票面上的相關信息,如動車的始發站和終點站、乘車時間、票價等。在學生清楚基本概念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依樣畫葫蘆,嘗試讀取其他動車票的信息,甚至是飛機票、船票、電影票等信息,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后,能夠在生活中有所運用,切實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獲得了學習的成就感,促進其自身的發展。
當然,語文園地中識字板塊教學策略還有很多,如結合單元課文進行學習,讓內容更加連貫、立體;結合語文園地中其他板塊內容,把識字成果顯性化等。只要我們能夠客觀科學地認識語文園地的重要性,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并努力耕耘,我相信一定能夠唱響語言園地“四部曲”,讓語文園地成為一方提升識字能力的沃土!
參考文獻
[1]曹衛愛.《低年級語文這樣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3.
[2]姚曉峰.《核心素養下校園文學社功能探微》[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