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德建設是一件關系到民族未來的大事,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是踐行道德建設的重要渠道。語文教學作為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教材中不乏膾炙人口、意義深遠的文章,其中蘊含著豐富而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把語文課堂當作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全面把握教材內容,并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接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使其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當然,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過程中,要避免枯燥乏味地宣講致使學生厭煩情緒的產生,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善于結合傳統文化習俗和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將傳統文化教育一點一滴地滲透進日常教學活動中,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關鍵詞:精髓;教學情境;教育相結合
一、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精髓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教材選文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字里行間更飽含著作者濃濃的愛國情、愛家情以及深厚的友情,這些都是我國勞動人民用智慧流淌出來的文化精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瑰寶。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走進課文,與文本、與作者、與傳統文化進行深度對話,促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無限魅力,從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例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雖然寫的是桂林的風景,但是作者卻通過對桂林風景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文章語言優美、簡練,敘述生動、形象,可謂文質兼美。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帶領學生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間來體會作者流露出的熱愛祖國之情。我談話導入:“文章開篇就寫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有誰能說一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作者想用此表達怎樣的感情?”學生紛紛回答:“天下第一,作者感到十分自豪。”我接著說:“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寫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這樣,我通過帶領學生鉆研課文的字、句,促使學生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并促使學生被作者的愛國之情所感染,從而接收到了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
二、 將傳統節日與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
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教師可以把傳統節日與傳統文化教育完美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普及傳統節日的風情習俗,帶領學生了解節日的由來和發展歷史,以及其中涉及的文化知識,這樣一來,從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自由徜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里,在點滴積累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學習《桂花雨》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把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和課文學習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文字活潑,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并通過對童年趣事的生動回憶,來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這篇文章第一自然段就開門見山,點明了故鄉桂花盛開在中秋節前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作者在中秋節寫故鄉的桂花?大家知道中秋節又叫什么節嗎?”學生答:“團圓節、月圓節。”我說:“嗯,回答得特別對,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所以,作者在中秋節的時候特別懷念自己的家鄉,這篇課文作者就通過描寫家鄉的桂花來寄托自己的思鄉之情。”接下來,我給學生介紹了中秋節的習俗,還給學生講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神話故事,并結合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中國人期盼合家團聚、月圓人圓的美好愿望。通過我的講解,學生對中秋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明白了自己和家人相聚的時光之珍貴,加深了學生對父母親人的愛。這樣,我通過把傳統節日與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向學生生動講解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并讓學生明白了其中寄予的情感,促使學生接收到了美好的傳統文化熏陶。
三、 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直觀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活躍語文課堂,通過形象生動的視頻、圖片、音樂來烘托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的雙重感受,促使學生激發出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深刻領悟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例如,在學習《最后一分鐘》這篇詩歌的時候,我就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香港回歸的視頻,讓學生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在駐港部隊的整齊步伐中、在莊嚴的交接儀式中,讓學生感受到所有中國人期盼祖國統一,香港回歸的熱切之情,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看完后,我談話導入:“剛才我們一起觀看了香港回歸的視頻,我們看到了無數顆心共同期待的一個莊嚴的時刻,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最后一分鐘》,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學生的情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就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此時,我再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細讀文本,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聽你越走越近的腳步”。在朗讀聲中,學生仿佛看見香港也在渴望回到祖國親人的懷抱,期望拉住祖國的手,那最后一分鐘,是“緩緩上升的紅色……是中國人的脊梁……”一首詩,學生讀得熱血沸騰,愛國之情洋溢在慷慨激昂的朗讀聲中,通過朗讀,學生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并深刻領悟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滲透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孫小波.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5(8):45-45.
[2]葛文豪.傳揚傳統文化 培養時代新人——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教育[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1):56-56.
作者簡介:
李巧莉,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南坪教委劉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