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其知識來源于化學實驗。因此初中化學教學,需要引入一定比重的實驗教學內容。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積極性不高,呈現低效的學習行為。本篇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學生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低效行為的表現和成因,然后提出教學改進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讀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教學;低效行為
一、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于初中化學教學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化學基本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為后續高階化學知識學習奠定基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實驗教學有效性仍較低。
二、 化學實驗教學低效行為分析
相比常規課堂教學,化學實驗教學對于學生有更大的吸引力,新奇的實驗操作能夠提高學習的趣味性,但是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僅停留在淺層次,對于有趣、現象明顯的實驗通常都有一瞬間的熱情,對其中涉及的化學原理和知識卻少有探究欲望,表現為興趣淺層化。此外,學校出于安全和成本考慮,沒有專職的實驗員準備實驗,任課教師在繁重教學任務下難以再準備分組實驗,學生實操機會較少甚至沒有,長期下來,學生的探究精神被扼殺掉。
出現上述低效行為,很大原因與教師責任心不強、行為錯位有關,由于化學實驗教學涉及的器材復雜,為保證操作安全還要做好詳細的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中還要時刻注意學生操作的正確性。實驗教學需要教師投入更大的精力,課前準備有太多的任務量,因此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通常不高,教師有意識地減少實驗課,或將實驗內容、操作環節簡化。
此外,化學科目的考核方式也是教師忽略實驗教學的一大因素,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其主要方法為書面考試,試題中涉及的實驗題也很難考查學生是否做過此項實驗。因此,教師更愿意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展開化學知識的講解,而非通過實驗向學生展示化學反應的過程。相比后者,前者能夠在有限課時內向學生灌輸更多的知識。
三、 改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低效行為的教學策略
(一)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化學來源于生活,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學過程中那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上展示簡單、有趣的小實驗,可以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比如,緒言課上向學生展示“神奇的水”的變化,從透明的水→牛奶→汽水→葡萄酒這一系列的小實驗,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如二氧化碳性質課上讓學生檢驗一瓶可樂振蕩后產生的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白色渾濁,拉近了學生對化學與生活的感知,同時學生對碳酸易分解這一原理也記憶得更清晰;在燃燒與滅火課上,演示燒不壞的手帕時,學生覺得神奇之余還會想去探究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進而對燃燒與滅火的原理理解得清楚。
通過有趣實驗,勾起學生對化學的感性認識,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驗教學中,嘗試自己動手重演化學變化。經過一番嘗試,部分學生重現了教師展示的化學反應,但是對于化學原理還不夠清楚,學生的求知欲望變得強烈,這時引入講解知識的環節,教學效率有效提高,加深對于某一化學反應及其知識的記憶。
教師講解完畢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促使他們對化學學習產生穩定和持久興趣,有效激發其內在學習動機和興趣。
(二) 精心設計實驗教學
實驗是獲取自然科學知識和規律的重要途徑,它具有強烈的探索和研究特征,因此在教學設計方面,不應與課堂教學一樣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是通過實驗過程,逐步引導學生發現新知識,避免定論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質疑和探究精神發展。通過實驗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分析和感悟的機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予其廣闊的發揮空間。
因此,實驗教學設計要避免模式僵化、套路化,應根據教學實際出發,課前與其他教師交流,探究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對于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要在課前提前告知學生,對于實驗操作不當可能發生什么樣的后果,以及發生爆炸、燃燒、放熱現象時應如何處理。
例如,在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中,操作步驟煩瑣,提醒學生操作注意事項,同時進行分工合作,但仍然出現較多問題,比如有些學生試管打破,收集的氧氣竟然有顏色,鐵絲不能燃燒,木炭在氧氣中燃燒觀察不到白光等問題,這些問題也讓學生進一步去思考為何自己的實驗失敗,問題出現在哪?如何改正?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學生對這一知識印象更為深刻。
(三) 提高學生自主實驗操作的比重
為了最大限度改善學生在實驗課堂的低效行為,通過增加學生自主操作的比重,增強學生的實驗能力。將安全性較高,實驗藥品不會造成較大危害的實驗,交由學生自主操作,教師僅提供指導,不直接介入具體操作。通過這樣的設置,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器材準備、藥品取用、配制溶液、實驗記錄等操作。以此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和實驗方案設計能力,有效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同時可增加家庭實驗,比如凈水器的制作、雞蛋殼與醋酸的反應、白糖晶體、自制汽水等,還可增加課外趣味實驗,比如葉脈書簽、指示劑的制作等。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盡可能地動起來。
四、 結論
綜合上述,通過有趣的課前實驗展示,激發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內在學習動機,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化學實驗,從中培養和強化其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嚴謹的態度完成每一項實驗,提升自身化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孫文偉.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學實驗改進與創新的研究[J].學周刊,2018(35):35-36.
[2]馬雪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J].學刊,2018(35):68-69.
作者簡介:
王藝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