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永娟
【摘要】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要想取得實效性,不僅需要教師的“教”,還需要學生認真、主動的“學”,只有“教”與“學”有效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目標。因此,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做好基礎知識的傳授工作,還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樂于學習并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在本文中,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初中語文教學取得怎樣的教學效果,不僅要看教師如何去教,更取決于學生如何去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并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語文并且有能力學好語文。這樣不僅可以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還能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本文首先就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進行分析,再就相應的培養(yǎng)策略展開論述。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落實因材施教教學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學習語文并且有能力學好語文。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控制好學習進度。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輸這樣的教學方式,這種環(huán)境下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落實因材施教教學目標。
(二)有利于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通常處在十分被動的狀態(tài),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教師傳授怎樣的知識,學生就學習怎樣的知識,沒有主動權,學習能力也普遍較低。如果教師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會積極、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遇到新知識,學生會主動探索。遇到疑惑或難題,學生會主動克服。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體驗到進步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不僅學習信心和學習質量有所增強,還能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大幅度提升。
(三)有利于拓寬學生語文學習深度
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初中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然而,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再豐富的信息、再優(yōu)質的資源也是徒勞。相反,如果語文教師重視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這樣,學生就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獲取知識。例如,學生可以在教師上新課之前通過網(wǎng)絡查找相關資料,提前做好預習功課。在教師講完課文之后,學生可以上網(wǎng)查找相關的教育視頻或者該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欣賞。這對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深度、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措施。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這一點,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預習的好處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一般來說,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新知識和新問題,在獲得這些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獲得成就感。而且預習了新課之后,學生在課堂上聽課就能及時跟上教師的腳步,并且做到當堂消化和吸收語文教師傳授的知識。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教師在教學《次北固山下》《赤壁》等古詩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課前查閱與文章有關的信息,如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性格特點和生平經(jīng)歷等,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分享自己查閱的信息,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鍛煉。
(二)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動機
由于年齡小、思想不成熟等一些因素的影響,初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難以做到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出現(xiàn)思維渙散的情況。如果偏離了教學目標,自主學習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教學內容等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探索,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時間都去哪了》《父親》等歌曲,還可以播放與課文有關的視頻等,給學生營造可視化、可聽化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提出相關問題:“你是如何感受到文章中父親對兒子的愛?你在生活中也感受到同樣的父愛嗎?”通過這類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以此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動機。
(三)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學生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所以自主學習能力有限。為了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法進行教學。小組合作可以將學生的力量匯聚起來,積少成多。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在相互交流和討論中相互碰撞,視野也得到拓寬。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可以借鑒他人的學習方法,取長補短,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就筆者個人教學經(jīng)驗而言,教師可以在分析課文的時候拎出其中一段話,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引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多思維地分析這段話。又或者,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針對這一問題說一說自己的思考方法并給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相互借鑒,一邊展示自己,一邊從他人那里獲取良好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從其他同學那里知曉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其思維得到很好的鍛煉,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
(四)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優(yōu)化學生自主學習效果
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并非朝夕之事,需要日積月累地堅持,這就需要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尤其是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例如,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辦演講比賽、主持活動、辯論賽等實踐活動。譬如,針對當前初中學生盲目追星的現(xiàn)象,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話題為“初中生是否應該追星”的辯論賽,然后將學生分成兩派,讓學生在課下準備資料。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合作精神。長期參與這類實踐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這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為學生今后更快更好地發(fā)展打好牢固的基礎。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倡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師應當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去落實,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此進行研究,通過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新課、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將來更好更快地發(fā)展以及順利走上社會打好牢固基礎。
參考文獻
[1]袁亞靜.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4).
[2]梁乃田.探析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3]孫曉娟.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19).
[4]王曉磊.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探析[J].華夏教師,2018(20).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