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內課改教育深入推進的過程中,素質教育的理念漸漸成為了教師最基本的教育要求。初中體育教育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實際條件,以此為依據設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確保學生的體育技能、體育素質得到全方位成長。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主動調整教育思路,用分層教育的方式,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開展體育教學,使學生具備健康的心理與健康的體魄。
關鍵詞:初中體育? 分層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b)-0141-02
1? 分層教學背景
作為學生人生成長經歷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初中階段的教育工作對于學生的很多素質都有著十分突出的影響。初中生此時的身體得到了迅速成長,學生的生理與心理正在逐漸的成熟與完善。初中體育教育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自身需求與發展特性。而傳統體育教育顯然并沒有考慮這些要素。很多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學生愛好、學生興趣在體育活動中應有的價值與作用。此外初中階段雖然以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學習任務并不繁重,但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學習能力有限、閱歷并不豐富,所以很多學生對于文化課程的學習均感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這一氛圍的影響下,學生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甚至部分學生不愿參與到體育課堂。事實上,體育教育能夠很好地引導與釋放學生的情緒與內心壓力,在釋放學生壓力、舒緩學生疲勞感上發揮著巨大作用,進而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生理與心理。面對這一背景,初中體育教師就需要用分層教育方式,對擁有不同能力的學生予以相對應的訓練指導,確保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學習要求能夠得到匹配,完成針對性的訓練與指導。此外教師也要對不同層次學生應用不同的評價思路,用動態教學模式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素質能力的成長,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有效性。
2? 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策略
2.1 能力分層
為了保障初中體育分層教育有效性,教師就需要先行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身體素質以及學生性別設定為關鍵詞,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這是分層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說教師在學期伊始就需要用問卷調查以及能力測試的方式掌握學生對哪些體育運動感興趣,獲知學生的體育能力與體育基礎素質。在分析與總結的過程中掌握分層依據,這能為教師的分層教育工作奠定理論基礎。應用分層教學模式的時候,教師需要先結合統計結果,將所有的學生分成多個層次,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相對應的教學活動,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對應的指導。如劃分層次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3個類別。將本身對于體育學習不感興趣且綜合能力、身體素質差的劃分到C級別層次。將學生有運動潛力、運動能力一般但是有一定學習興趣的學生分到B級別層次。最后將素質好、能力強、基礎優秀、活動熱情突出的一類學生分到A級別層次。劃分層次的過程中,教師甚至可以將擁有特長的一類學生分到S級別層次,用針對性訓練的方式強化這部分學生的體育特長。劃分需要保障比例的科學性,也就是突出與體現A級別層次與C級別層次的特殊性。通過合理劃分每個層次學生的數量關系,使班級分層保持穩定狀態,這對后續的分層教育活動推進有著突出的幫助效果。
2.2 教學計劃分層
在結束了以學生個體化能力差異的學生層次劃分以后,就需要為這些學生分配難度對應的活動,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合適的難度層次中得到能力素質的成長,提升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當然教師需要保障的是,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素質能力都要在學生所在層次的教學活動中得到體現。C級別層次的學習任務難度應做到適度放松,確保這類學生能夠減少對體育技能學習的抵觸,提高這部分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與熱情。對待B級別層次的學生則要設定一定難度的學習目標,這類學生需要的就是激情、熱情,只有當這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收獲了信心,明白了自己還有開發的潛力,學生的體能素質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成長。A級別層次學生學習難度要高一些,用嚴格的要求保障學生能夠重視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另外教師也要參考教學計劃設定周期性目標。比如以月為單位為所有級別的學生按照學生的能力素質制定與之對應的學習目標與學習計劃,確保學生能夠在計劃與目標的指引下得到綜合能力的進步。如展開50m體能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C級別層次的學生最終成績達到9.2s即可,而對于B層次學生的要求則設定在8.3s時間,因A級別學生本身能力出眾,所以要求要嚴格一些,不妨設定在7.4s。當然對于能夠輕松完成相應要求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制定更為嚴格的要求,確保學生的體能素質與體育技能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拓展。用分層教育計劃與任務使學生得到身體機能的全面發展。
2.3 教學過程分層
體育教育中的分層教學活動需要結合當前已有的教學計劃以及分層標準做體育教育訓練與體育教學。對于C級別水平的學生來說,教師不妨將重心放在調動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興趣上,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逐步形成對于體育技能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保持細心與耐心,使C級別層次的學生能夠逐漸提高對于體育活動的興趣與基本能力。因B級別學生實際上對于體育活動是很有興趣的,這部分學生欠缺的是體育運動技巧與體育運動成績。因此對于B級別層次的學生而言,體育教師所要做的事為學生提供更為科學的體育學習思路,著重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A級別學生體育素質出眾,體育活動熱情突出。所以A級別層次的學生體育教育的目標與重心應體現在個性化練習。在個性化練習中完成科學的體育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明白自己的動作要領與正確的體育技巧。只有當學生能夠明白了需要注意的事項,學生的體育綜合成績才能夠提升。在教學中教師不妨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尤其是A與B兩個級別的學生需要主動輔導與幫助C級別學生,使C級別學生得到體育技能、體育素質更好的成長,用A、B級別學生的個人經驗幫助C級別學生也能夠快速地進步,提升C級別學生的體育技能與體育素質。
2.4 教學評價分層
傳統體育教育采取的是公平化教育方式,公平化教育模式下,所有學生所收到的教育指導都是一樣的,看似合理的教評方式實際上無法發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很多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無法對體育學習產生足夠的熱情,比如很多學習能力差、素質不強的學生在統一教學評價的指導下,沒有辦法與能力形成學習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對體育學習的熱情,這顯然不利于學生體育技能、體育興趣的有效培養。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視分層教學評價的應用,對不同級別層次的學生應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肯定與挖掘學生的小進步,使學生能夠收獲信心,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對于C級別學生來說,學生更需要得到肯定評價,這樣學生才會對體育活動減少抵觸情緒。對于B級別學生教師要用教學目標作為評價的根本,使學生得到更出眾的素質成長與進步。對于A級別學生來說,教師需要設立更嚴格、更高的要求與標準。教師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認真公平的評價學生能力與表現,發揮體育分層教育應有的作用。
3? 結語
總之,初中體育教育需要應用分層教育的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用這種方法確保擁有著不同能力與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實現素質能力的全方面成長,幫助學生獲得更健康的體魄與素質。體育教師要主動、積極地探索適合學生的體育教學模式,用科學教學的思路與系統化的教學策略保障學生的體育技能順利提升。在保質的基礎上保量,發揮初中體育教育應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
參考文獻
[1] 申超.論初中體育如何開展分層教學[J].學周刊,2019(1):132-133.
[2] 陳字余.探討初中體育如何開展分層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6(12):74,76.①作者簡介:劉兵(1976,12—),女,漢族,山東膠州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運動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