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 ? ?要: 歷史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文化遺產。作為中國人,我們為此感到榮幸、驕傲、自豪,更應考慮如何弘揚、發展傳統文化,以何種途徑、方式更好地傳遞給下一代。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一現代化的古今結合教育方式、新型的文化載體,有益于完成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不斷衍變、創新發展的時代重任。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傳統文化 ? ?融入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每一朝代都經歷了武力統治、文化統治。只有實行民族文化統一,才能真正做到所有民族間的文化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現代化教育建設的重要意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現代化教育建設的基礎成分,扮演著現代化教育體系這一教育型高樓大廈的樁基礎角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發揮高校思想政治這一基礎教育課程的獨特作用,并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具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
結合國情、聯系實際,細細想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是現代化教育的一種創新式教育理念的體現,是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檢驗真理等理論的現實試驗,通過以下途徑或許才能促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一、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是基礎。
“孟母三遷”的故事教育我們生活環境對于每一個人都十分重要。高校校園文化猶如無邊無際的浩瀚大海,高校學生猶如自由遨游的各類魚兒,魚兒因大海而暢游翱翔,大海因魚兒而充滿朝氣,因此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系。高校校園文化從自身出發,可以分為高校物質校園文化、高校精神校園文化,只有從物質、精神兩方面進行深化、改革,才能推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從高校物質校園文化角度說:
1.中華民族上下歷史五千年,出過無數的思想大師,遠至孔子、老子、孟子等,近至梁啟超、蔡元培、胡適等,這數不盡的大師都有其獨特的想法。很多思想大師甚至出自百年高校,比如:清華、北大等,許多高校完全可以以本校出的名人、大師或者古代賢者為基礎,在校園內部設立部分人物雕塑、人物畫像等,并在周邊詳細介紹這些名人、賢者光榮的歷史事跡,以及突出的思想貢獻,通過這一系列物質方面的設立、改造,在潛移默化中讓高校學生領悟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各類突出的思想信息,在悄無聲息中影響和感染在校的每一位學生。
2.高校校園內可以經常舉辦一些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比賽,比如:詩朗誦、戲劇扮演、知識競答、辯論賽等,在制定比賽時,可以給前三名設立一些獎品,比如:刻有古代詩詞歌賦的扇子、具有古代風格的碗筷等,通過比賽和獎品的形式,讓參加的高校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同時在政治思想上感受到先輩的偉大,從而以先輩為榜樣,樹立正能量的思想觀。
3.高校可以提前在校內進行選拔,選出一部分思想政治方面比較先進的學生,利用寒暑假這段充裕的時間,開展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傳統手工藝的制作場所、組織學生參觀古典小鎮,通過實踐活動,激發高校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并以這部分高校學生為發源點,在校園內傳播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成果,讓更多的高校學生加入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從高校精神校園文化角度來說:
1.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實并不局限于課堂教育,一些高校校訓、規章制度等應當跟隨教育改革的潮流,在高校校訓、規章制度等中納入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使得學生在載警記高校校訓、規章制度的同時,領悟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
2.許多高校校園依然保持著校園廣播的傳統,作為校園廣播,在播放校內日常新聞的同時,也能起到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在廣播內容當中,每天穿插部分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比如:在中秋、端午時候可以講述有關中秋、端午的一些古代人文趣事,重陽時,可以講述重陽節的意義、由來。以此種方式擴大高校學生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面。
二、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生是關鍵。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大主體,高校師生在實現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從高校學生角度說:
1.學生進入高校,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松自我,放松學業。作為學生,其本職工作是學習,因此高校學生無論上任何課程,都應該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在上高校思想教育課程時,做到聚精會神,專心聽講,吸收知識。
2.高校學生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應該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先輩傳承下來的歷史精華,而不能僅僅被動通過教師的授課涉獵知識。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有關中國優秀文化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都需要每一位高校學生在工作中、生活中、社會中細細體會、慢慢消化、穩穩吸收,在實踐中更好地運用理論知識,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從高校教師的角度說:
1.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始終要明白一個道理“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高校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身作則、規范自我,才能教導學生,立德樹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就蘊含了日常的道德行為標準、禮儀文化標準,高校教師只有自身達到這一系列優秀的標準,才能在師生群中樹立典型示范,對學生的道德情感、價值判斷做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認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2.高校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自身的文化內涵應該十分充盈,所謂授一需會十,高校教師在授課之余需要更好地擴大知識面,比如:教師可以定期開展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研討會,探討如何才能更好地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嵌入授課內容;定期進行書籍閱讀,以便更好地擴充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
3.作為高校教師,授課內容精彩固然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授課方式單一,即使內容再精彩,也不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時高校教師應該改變以往單一的授課方式,采用更現代化、更新穎、具有創造力的方式授課,比如:在上課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通過扮演中國優秀傳統故事中的角色,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上課時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小工藝品,在講課的同時不定時地進行知識搶答,對于答對的學生,可以獎勵一個小工藝品作為紀念。
三、在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育主管部門是保障。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字面看似簡單,實在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沒有教育體系的保障、推進,是難以實現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1.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簡單地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伴隨著各類硬件設施的改進、各類教育資源的購買、各類教學活動的開展,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人力、物力的投入必然意味著教育資金的投入,這么多教育資金不可能僅僅依靠高校自身的收入,還要依靠國家教育部門的資金扶持,因此國家教育部門應當制訂每年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資金投入計劃,確保每個高校有充分的后臺保障。
2.教育部門應當以教育體系為出發點,每年可以定期組織各大高校的優秀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團體培訓來提升各大高校教師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能力,在培訓之余,還能夠讓各大教師進行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學交流,這樣更有利于各大高校在相關教育領域的發展,促進國內有關領域教學水平的提升。
3.教育部門應該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每年設立并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鼓勵各大高校積極上報相關課題的研究項目,并在其中選取一定數量的優秀研究項目,估計高校教師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而且能夠促進許多學生加入教師課題研究中,進一步促進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系統的循環,進一步擴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形成的優秀結晶,是有血有肉的文化形態,只有進一步發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才能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營造適應新時代的教育環境,打造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新時代、新氣象、新活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芮先紅.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困境與路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9):32-34.
[2]吳芮凌.淺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4):70-71.
[3]蘇珍梅.關于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6).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工作專題項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2017SJBFDY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