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貴淑
【摘 要】 隨著知識經濟和科技時代的不斷深入,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如饑似渴,現在以及未來的競爭主力依然是創新人才的競爭。同樣,創新被譽為一個民族的靈魂和不竭的生產力,而創新的根本在于教育。小學生作為祖國創新人才的主力軍,民族的未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走向和現代化建設的興衰。而小學語文作為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提升小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具有特殊的意義。
【關鍵詞】 小學 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 培養 研究
習近平曾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說創新——“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足以表明創新力對于國家綜合實力的貢獻。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從小學階段抓起。作為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一、教育意義
1. 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們知道,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應用時代的產物成為一種趨勢和必然,這就要求教師大膽進行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敢于嘗試,摒棄傳統的“板書”模式,應用計算機、網絡等高科技工具和設備作為教育的輔手段,實現快速高效的教學,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例如,在講授《海的故事——海底世界》時,就可以通過播放海底世界的視頻的形式加以教學,可以讓學生們更加形象和生動地了解課文內容。但是教學模式的創新應用要恰如其分的融入到課文中去,以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 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我國的傳統教育存在諸多弊端,例如培養目標強調統一,重視學生考分和考試等定量評價,忽視對學生個性和能力的多樣性培養,教學中過多重視“教”少于重視“學”,非啟發性灌輸知識,復制有余創新不足。以上缺陷嚴重制約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不利于人才的培養。而素質教育的引入和不斷發展的要求,對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惟有素質教育才能引領時代的發展,惟有創新教育才能促進素質教育不斷生根發芽,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教學方法
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呢?通過筆者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傳統的教學模式為課堂式教學,以教師的教為主要方面,更多地注重教師的言傳身教以及對課本的理解和知識傳授能力,然而學生層面的學被放到了次要地位,這樣的結果會造成諸多的學生學習能力的層級,各類學生都會出現。《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必須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要轉變教師觀念,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激發學習興趣,開展多種有效的活動形式,真正地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而作為創新的主體——學生,必須要以學生自身為教育的中心,本著發展個性思維,發展個人能力的教育理念,深挖創新的本質,努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并主動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實踐思維結果,體驗創新的樂趣。例如,在教授《相信自己——孩子,你長大了》時,就要聆聽孩子自己的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理解課文內容,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并在課堂教學中時刻關注孩子們的神情狀態,詢問孩子們對所學生字的認知程度,是否記憶,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進行講授,達到教學生字的教學目標。
2. 開展課堂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
由于小學生處于知識學習的初級階段,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在學習中來,很向往各種玩,通過將課本內容轉化成寓教于樂的方式更加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我們知道,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屬于單一、獨立的學習,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很少,達不到思維的碰撞。基于傳統教育的弊端,那么,教師可以組織課堂合作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組教學。將學生分成3—5個小朋友的小組(也可以自由組隊),人數不易過多,以求高效;然后將講授的課程編織成小組的“小活動”,通過活動實踐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去,在活動中體會知識。例如,在教授《做手影》時,可以通過讓組成的小組做相關的課文內容的“手影”,通過相互的玩趣,達到認識生字的目的。
三、結語
“創新決定未來”。在知識經濟迅速崛起的今天,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創新能力的關鍵是人才,人才培養的基礎在教育,時代需要創新教育,創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對于我國的主力軍——小學生在語文教學方式方法上的創新認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團隊,要勇于打破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禁錮,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學創新體系,為培養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儲蓄力量。
參考文獻
[1] 莊仕寬.談小學語文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 (49):97-98.
[2] 高翠華.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4(9):19-20.
[3] 陳旭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6):46-47.
[4] 田野.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