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的歷史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項目中的一項基礎教育,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文史結合法應用于初中階段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中,不僅有利于歷史教學活動的創新,而且還能增加初中階段學生開展歷史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對文史結合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文史結合法;初中階段;歷史教學;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1-008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081
文史結合法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應用,就是在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運用一定的文學知識案例,對歷史知識點展開相應的講解,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內容,而且還能培養初中階段學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為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歷史知識相對較為繁雜,同時歷史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人物、歷史現象以及相應的歷史事件進行一種單純且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文字敘述,初中階段學生在開展歷史知識學習活動時,往往會感到非常的枯燥和乏味,難以充分激發初中階段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 而文學作品通常可以將相對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描述轉化得栩栩如生,將單調乏味的歷史知識轉化得更為生動有趣,從而充分激發初中階段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階段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文學作品應用到相關歷史知識的講解中,初中階段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展開探究活動,以此來充分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熱愛,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知識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利用相關的文學作品來展開歷史事件或歷史案例的講述,以此來使相對枯燥的歷史事件或歷史案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1]。例如,對“開元盛世”這節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長恨歌》側面表達出當時唐朝的繁榮景象,從而反映出“開元盛世”的境況,讓學生全面且細致了解唐朝的興起與衰落。
文學作品是作者經過一系列的藝術手法加以加工獲得的,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文學作品創設相應的歷史情境,在所創建的歷史情境中使相應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變得更加活化,借助歷史事件或人物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2]。例如,對“三國鼎立”這節內容進行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充分認知三國時期,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引用《念奴嬌·赤壁懷古》,讓學生能夠通過這首詞中氣勢磅礴的語句,來感知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所表現出的英姿颯爽,同時生動展現出赤壁之戰的激烈程度,之后教師再根據教材中赤壁之戰的描寫,作出相應的歸納與總結,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赤壁之戰,同時詳細了解赤壁之戰中的著名歷史人物,理解赤壁之戰對當時歷史發展所產生的意義[3]。
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力,教師應該充分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探究興趣。在相關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內容都是對相關歷史知識栩栩如生的描寫,同時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文學作品中這些文字的運用通常都能夠發揮引人入勝的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探究興趣[4]。在初中階段歷史知識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文學作品的這種特點,充分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探究熱情。例如,對“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這節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著重強調:自明朝中期以來,一些紡織業發達的江浙地區出現了雇傭關系,這是一種具有典型代表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文學作品《警世恒言》主要講述了一對夫婦通過經商,最后發家致富的故事。而這正是資本主義產生的典型表現。教師可以將這個故事融入到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讓學生探究一下,為什么資本主義會在江浙地區興起,同時讓學生詳細研究一下為什么這種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壯大。實施這樣的歷史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明清歷史知識的認知,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力。
文史教學法是加法,應用于初中階段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中,不僅能夠豐富初中階段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而且還能實現初中階段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提高初中階段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質量。
參考文獻:
[1]錢家坤,柘龍萍,王春紅,等.歷史教學中文史結合的教育價值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2018.
[2]王明明.領悟·借鑒·融合——談文史結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2X):55.
[3]徐麗卿.融史入文文史結合——淺談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歷史知識[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8):81.
[4]查德富,李文英.文、史、政教學有機結合,促進素質教育——歷史教育中的素質教育[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01(12):57.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張翠秀(1984.7— ),女,漢族,山東膠州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文史結合法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