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江國
摘要:數學學習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思維模式,掌握科學的運算推理手段,提高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成性教學理念是契合新課標思想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對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論述生成性教學理念的概念與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優勢,探究現階段數學教學中制約生成性教學理念應用的因素,結合案例提出生成性教學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教學理念;高中數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2-0135-01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生成性教學作為一種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滿足學生學習成長需求的新型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尤其是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應用中,遇到較多的問題,生成性教學方式仍需要廣大院校與教師進行嘗試與探索。
1.生成性教學理念的概念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1 所謂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的展開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
(1)生成是在教學過程中的生成。生成主要發生在教學活動之中,雖然它也需要教學之前的宏觀設計,但是教學前的設計只是生成的一般指導,具體怎樣生成,生成的結果怎樣等等需要在教學過程之中得以體現。
(2)生成的過程是動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的生成性是在教學情境中形成和發展的,動態是生成的條件,生成是動態的結果。
(3)生成需要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生成不是只有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就可以了,它需要生成的情境、相互傳遞的信息、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情感等因素的積極配合才能得以實現。
1.2 (1)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高中數學體系更為復雜完整,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與運算推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問題需要教師及時做出回應,生成性教學理念的應用是高中數學學科特點的需要。
(2)根據生成性教學理念,課堂中的教師與學生都是動態的,雙方有效的溝通互動能夠維持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能夠促進師生間的感情,更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效率,達到雙贏的目的,生成性教學理念的應用是現代化課堂教學的需要。
(3)新課標改革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狀況,生成性教學理念完美地契合了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引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得到有效的體現,生成性教學理念的應用是新課標改革的需要。
2.制約生成性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因素
2.1 生成性教學意識薄弱,教師教學素質不高。
雖然生成性教學理念的應用對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學校方面缺乏對生成性教學的宣傳,很多教師習慣了固有的教學方式,缺乏常識、開拓新的教學模式的意識。部分教師雖然在嘗試應用生成性教學,但是教學重點仍舊是書本知識,忽略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忽視學生生活中數學問題的體驗,生成化教學只停留在表層,難以涉及根本問題。
2.2 教學目標認識不到位,教學活動形式化嚴重。
現在的高中教學壓力較大,教師大都注重教材知識的傳輸,課堂旨在讓學生記住教師傳授的數學解題方法與固有的題型,過于注重教學目標標準化,課堂缺乏隨機性和靈活性,教學內容固態華,教學活動形式化,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有效開發課堂中動態生成性資源,制約生成性觀念在教學中的應用與推廣。
2.3 師生互動頻率低,學生缺乏積極性與創造性。
教學方法靜態化,課堂互動頻率低,不利于動態資源的生成。在傳統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的過程無法得到良好的展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與探究性沒有得到本質上的體現,長久下去,學生就會失去對課堂的興趣,長期被動的接受知識也會使學生的創造性與數學思維能力下降。
3.生成性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 以人為本,做好教學計劃。
為了創造動態課堂,應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提前做好詳細的教學計劃,并在每一個課堂中留有一定的教學時間與空間給生成問題,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安排的特點靈活地設計教學,同時又不能把教學內容定得太窄、太死,計劃要聯系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實際生活經驗,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學計劃的彈性。
3.2 因勢利導,反饋互動實踐。
在生成性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教師要找準教學的起點,充分了解學生的思路,根據學生的反饋做好調控工作,因勢利導,加強教學的針對性與靈活性。在課堂中充分利用情景生成、探索生成、問題生成等生成性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間的互動,調動學生主觀思考、探索的能力。比如在集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這樣已經情景、整個班級為全集,男生為子集A,女生為子集B,然后引出補集、交集等定義,讓學生們結合班級人數進行理解、討論,然后引入數集的定義,這樣就很好的化抽象為具體,加深學生的印象。
3.3 課后總結,鞏固教學效果。
每節課堂都存在一定的成功點與失敗點,教師方面要對教學目標是怎樣得到有效落實的、哪些教學環節效率最高、是否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等問題進行總結思考,不斷提升對生成性課堂的駕馭能力。學生則需要在課后提煉課堂中的知識點,整理已經掌握的和尚未掌握的內容,及時向教師提出存疑的問題,提高生成性課堂的適應能力與學習能力。
結語
隨著學生發展方向的多元化,中小學課堂對師生互動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生成性教學在必將得到廣泛應用,成為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改革資源。教師與學生應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積極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促進現代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江華,程良宏,李歡歡.生成性教學的實踐落差與價值回歸[J].中國教育學刊,2016(4):61.
[2] 程良宏.作為教學哲學的生成性教學:可能價值與實踐路向[J].教育發展研究,201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