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晗 張坤
【摘要】當前大學生思想意識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隨著國內外形勢和力量格局的變化,大學生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那么如何通過豐富教育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就成為高校輔導員不可回避的現實課題。高校輔導員可以將三分鐘演講作為重要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三分鐘演講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72-01
目前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意識是向上的,但是對社會現實和自身發展等方面的認識還不夠深刻。三分鐘演講是我校特色活動,可以將其作為重要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更具實效性。
一、堅持首位首抓、中心居中,積極拓展第二課堂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抓好知識教育,更要抓好道德人品教育。”這正是輔導員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位居首位的根源所在。
曲建武老師提出輔導員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一切工作的點子都打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作為高校輔導員,要通過板報、微信等渠道,靈活采用主題班會、演講辯論等形式,積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推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
二、緊盯“三轉變三發展”,不斷激發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有很多,談心談話、社會實踐等都是經過多年積累和檢驗的有效模式,而三分鐘演講具有鮮明特點和獨特優勢。
一是轉變主體,使教育由外施式向自發式發展。不同于以往老師單向講授,三分鐘演講使學生走上講臺,成為教育實施主體。甄選素材、闡釋觀點都是學生作為教育發起者自主實施。選擇學生關注的熱點,從學生的視角,用學生的語言,營造了一個互教互學的模式,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 二是轉變方式,使教育由封閉式向開放式發展。課堂教學中我們更多見的是老師的規范觀點,三分鐘演講活動采取“演講—討論—點評”環節使不同觀點得到充分表達,也使學生的觀點更為開放包容,這有利于鍛煉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造就寬厚兼容的胸懷,更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 三是轉變內容,使教育由單一式向多元式發展。每門課程都有專屬方向領域,而三分鐘演講的主題并不規定界限。大家可以品鑒歷史故事,明古之興亡得失;可以介紹名人事跡,知人生成敗榮辱;可以講時政要聞,分析發展局勢;可以說身邊的人和事,表達自己的感觸思考……演講的范圍包羅萬象,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來展示自己,也使其他同學在這部“百科全書”中開闊視野和拓展思維。
三、著力抓好“三個注重”,切實讓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落地生根
我們把三分鐘演講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抓手,并不是說一次兩次就能取得顯著效果。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開展三分鐘演講過程中還需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是要注重自身積累,做好“課前準備”。由于學生演講主題多樣、選材廣泛,我們需要不斷開闊視野、加深沉淀。例如某同學關于敘利亞危機的演講談到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只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講評時可以引申到熱映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與同學們分享觀影的感受,更深一步喚起思想共鳴。所以,我們要加強學習,這樣才能在學生拋給我們話題時,恰到好處地去點評,觸類旁通地去引領。
二是要注重總結提煉,做好“即時引導”。對于學生提到的各種話題,只要善于歸納和總結,不難發現這些話題大概可歸結到人生觀、道德觀、政治觀等幾類。比如同學講到敘利亞危機,可以告訴同學倍加珍惜和平環境,熱愛祖國,這是政治觀教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對演講話題的歸納和總結,會讓工作更加系統化和規范化。
三是要注重方向把控,做好“下篇文章”。教育的目的在于指導知行轉化,“知”不透則無法化“行”,在由認識到實踐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需要持續跟進,才能確保“行”的方向不偏。在主題選材上,給予方向性指導;在演講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在演講結束后,持續關注學生所思所想,培養學生將所講所學轉化成實際行動。
以上只是在工作中的初步實踐,目前取得較好成效,同學們的閱讀習慣逐漸養成、表達能力有所提升、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行不斷增強。作為高校輔導員,我們可以運用好三分鐘演講這一途徑,并創新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讓堅定的理想信念、執著的夢想追求在學生的內心生根,讓廣博的知識和綜合的素質豐滿學生的羽翼,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