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華
摘? 要:為了探究分層教學法在仰泳教學中的運用,該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實驗對比法、數理統計法,對師大陽光體育游泳培訓青少年仰泳基礎班中分層教學法和傳統大班教學法的對比實驗進行了總結分析。從而得出結論:(1)分層教學法的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游泳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2)分層教學法的運用有利于提高教練員的教學效果;(3)分層教學法在游泳教學中縮短了學生間的差異性。分層教學法它注重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能夠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從而提高了游泳的教學效果及游泳教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仰泳? 分層教學? 游泳教學
中圖分類號:G861.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069-02
現今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進一步增長,游泳場地設施、設備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提高。固有的學校體育教育無法適應新時期家長的期望和孩子自身發展的需求,因此,在學校教育之外,各類培訓班、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校外掀起課外輔導的新熱潮,其中,游泳班是其中最為常見、學生報名人數做多的培訓班。游泳培訓課程大多以課外體育教學作為主要的鍛煉形式,教學周期短,一般為1~2周,而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相對較多,要求教師加強教學計劃科學性和合理性,確保學生在緊張的時間內掌握游泳技術動作,提高自身運動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因此,深入研究游泳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能夠為同類教育、培訓機構提供有益的參考。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和調查對象
(1)分層教學在仰泳教學中的運用為研究對象。
(2)研究樣本(調查對象):師大陽光體育游泳培訓青少年基礎班學員4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內容,通過查閱江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知網,查詢有關分層教學的論文和游泳教學方面的文獻資料和理論研究成果,為本文提供理論上的基礎。
1.2.2 實驗法
(1)實驗的對象與分組。
在師大陽光體育游泳培訓青少年基礎班中選取學員4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根據學員的個體差異平均分成兩個小組,一組接受傳統教學法,一組接受分層教學法。為了保證實驗的客觀性,要對實驗組和參照組進行干擾變量的控制,在年齡、性別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兩個組的男女學生人數完全相同(男生10人、女生10人),最大限度地降低兩組學員在年齡、性別、數量上的差異。兩個組的學員均未參與過游泳培訓課程,不具備游泳基礎技能,在實驗開展過程中,學學員對整個實驗過程不知情,降低了實驗結果受主觀因素影響的可能性,確保了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實驗的周期。
教學周期為11d(師大陽光體育游泳培訓一期為11d)共11節課,每課時為80min。
(3)實驗過程。
實驗組:按分層教學法教學分為4層。
①第一層基礎練習;②第二層仰泳腿練習;③第三層仰泳手練習;④第四層完整練習。
在整個仰泳教學過程中由于需要學員以仰臥的姿勢在水中,大部分孩子會產生心理恐懼,害怕嗆水,以致產生放棄的念頭,這也是仰泳學習過程中難度最高的一部分。因此,在基礎練習階段教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指導學生,耐心示范以及講解相關方面的技巧、動作。
所以,在分層教學中第一層花費的時間是最多的。當學員學會了第一層次的所有內容并產生了濃烈的學習興趣即升入第二層次學習,此時第一層學員基本能夠進入第二層學習,當所有學員通過第一層學習,主教練就可以接手從第二層順利通過學習的學員進入第三層的學習,以此類推。采用升班制。
參照組:按傳統大班教學方法教學。
參照組隨機分成2隊,每隊10名學員分別由葉教練和洪教練進行教學。從第1學時到第11學時,整個教學每隊都是由一個教練帶。
1.2.3 數理統計法
該研究采用Excel 2007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組與參照組學員達標成績的比較(效果)
經過11d的培訓,得出結論:實驗組中,最初怕水的3名學生全部克服了自身對水的恐懼,而對照組則始終有1名學生未能克服對水的恐懼,實驗組合格率為90%,而對照組合格率僅為70%;相對而言,實驗組教學效率更高,優秀率為70%,而對照組優秀學生僅為5%。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效果存在顯著差異,分層教學方法比傳統教學方法更適宜于游泳課程教學。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學習時間的比較(組內差異)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實驗組學員學習仰泳的時間主要是在1~11個學時,而參照組學員學習仰泳的時間主要是在11學時以上,雖然實驗組也有學了11學時以上的學員,但是大部分學員還是在11學時以內學會了仰泳。而在參照組學得好的學員很快就學會了,而水平差一點的學員學習時間明顯比實驗組學員要久。實驗組的學生和參照組的學生相比,顯然縮短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2.3 實驗組和參照組學生對游泳課的興趣比較(動機)
通過的調查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學生們都覺得自己不怕游泳了,還想學其他游泳姿勢的學生達到全班的75%,而參照組的學生中想學其他游泳姿勢的學生達到全班的35%。實驗組的學生與參照組的學生相比,實驗組培養學生對游泳課感興趣的效果非常的顯著。
3? 結論
3.1 分層教學法有助于提高教練員的教學效果
采用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能夠使教練員全面了解學生游泳技能掌握情況,并采取針對性教學方法加以指導,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游泳運動技術,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通過針對性增加訓練密度,加快課堂教學節奏,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快速提升,進而保證了教學質量。
3.2 分層教學法在游泳教學中縮短了學生間的差異性
分層教學最大的特征是尊重學員的身體素質、心里素質的客觀差異,在此基礎上實現因材施教。一般來說,參與由于參加培訓的學生人數較多,通常一位教練需要帶10~20人,教練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之學習進度較快,學員掌握的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教學難度加大,教師無法進行覆蓋全面、針對性的教學指導。而通過分層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改善該問題,使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員都能夠得到教練的指導。
3.3 分層教學法的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游泳旳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游泳教學中一定要培養其興趣愛好,使其心甘情愿地去學習。在分層教學中,每個層次的學生起點大致相同,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和同組的小伙伴們相互學習、互相幫助,相互間你追我趕,通過這種學習模式從而找到了學生間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能力也日益得以強化,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參考文獻
[1] 詹振權.關于“多層次教學”研究的歷史、現狀和發展[J].外國教育資料,1989(5):71-83.
[2] 聶方.“分層教學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設計與運用[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研究生論文專刊,2009,(24):21-24.
[3] 糾正紅.“分層次教學法”在游泳課中的應用[J].中國學校體育,2003(4):21-22.
[4] 張艷.試論游泳教學的特點與教學過程[J].運動,2014(1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