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 要:新《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區域環境作為幼兒園重要的教育環境之一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但是在目前區域環境的創設中卻普遍存在著固定多、變化少;教師意志體現多,幼兒意志體現少;欣賞的多,探索的少等問題。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
關鍵詞:融合式 區域活動 自主 區域環境 思考
新《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區域環境作為幼兒園重要的教育環境之一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但是在目前區域環境的創設中卻普遍存在著固定多、變化少;教師意志體現多,幼兒意志體現少;欣賞的多,探索的少等問題。為此,我們大膽嘗試改革,讓區域環境真正成為幼兒的第三位老師。
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
一、創設“自主”的環境,讓幼兒自主設置區域
新《綱要》強調“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確作為學習者的每一位幼兒都是知識理解和意義建構的主體。因此,我們強調在區域活動中創設體現每一位孩子自主性的環境。
在設置區域時,我們一改以往教師說了算的現狀,而是本著尊重的原則,把主動權交還給幼兒,讓他們自己來設置區域。在《我們愛運動》主題活動中,幼兒在參觀了奧體中心后,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班級中設置哪些區域呢?這些區域怎樣擺放才是最合適的呢?有的說,我們把訓練場開在走廊上,因為有些運動發出的聲音會比較大;有的說餐廳和體檢中心可以成鄰居,因為這都是比較安靜的;有的說我們開個餐廳吧,最好在活動室的中間,因為大家都需要到餐廳去吃飯,比較方便;還有的說,圖書室搬到走廊的一角吧,這樣可以少受干擾……大家眾說紛紜,最后,我們集中大家的意見,進行集體分析、規劃,綜合設計各區域,努力做到合理又方便。在自主設置區域的過程中,幼兒成為了區域活動的主角,他們的合作、綜合分析、空間思維等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共同積累“變化”的環境材料,家園材料巧妙布置環境
收集資料、對資料進行歸類、整理的過程對幼兒來說就是吸取信息的過程。因此,我們讓幼兒和老師一起共同收集整理區域環境中的材料。如“運動訓練場”的區域創設中,幼兒對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就鼓勵他們去找尋這方面的資料,共同布置環境。很快,有的孩子帶來了乒乓球拍、弓箭、飛鏢等運動器材,有的孩子帶來了自己參加各種運動時的照片,有的孩子和家長共同從網上下載了各種運動項目的介紹和海報,有的孩子甚至還拿來了自己參加省運會體操比賽時的體操棒和體操球……他們圍在一起滔滔不絕地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還進行分類擺放與張貼。每次區域活動講評時,我們常把一個孩子的想法變成集體孩子的任務,請孩子們講述自己遇到的困難或建議,并且鼓勵孩子們大膽討論,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材料和環境的不斷完善中。正是在這樣積累變化的環境中,發展了孩子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成為幼兒開啟思想靈動的橋梁。
三、投放“可移動、可變化”的材料,創造性地展現作品、布置環境
可變的材料是指材料的玩法或操作有很多方法,或材料本身可以變形,這些材料的操作需要孩子們發揮他們的聯想、創造、思考能力,幼兒隨心所欲地操作,而不會出現厭煩的情緒。可變材料有:魔方、磁力搭片、軟線、蘑菇釘等??梢苿拥牟牧鲜侵缚梢愿淖兾恢玫牟牧?,例如:各種紙筒、紙箱、PVC管、輪胎、沙、水等。這些材料都有助于幼兒在任意組合中盡情地想象,變換花樣地玩耍,從而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如: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在紙筒上用點、線等多種素材進行了裝飾,隨后,一個孩子將三個紙筒放在一起準備搬到展示臺展示。就在這時,旁邊的一個孩子突然驚喜地說:“紙筒連接起來好像長頸鹿的脖子”。聽到后,我們抓住了這個孩子的想法,在講評活動中請孩子們共同思考,如果做一個長頸鹿需要哪些材料呢?有的孩子們說“一個紙箱子”,有的孩子說“一塊紙板、一些紙筒”……于是,第二天在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只長頸鹿出現了。孩子們說,一只長頸鹿太孤單。緊接著,第三天,第二只長頸鹿也出現了,孩子們把兩只長頸鹿一起搬到了動物角,放置在了烏龜和金魚旁邊。實踐告訴我們,投放材料應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多聽聽孩子們的心聲,材料應不斷地支持并盡可能地保障幼兒實現自己的想法,促進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這樣不僅能促進幼兒思維靈活性,同時還能挖掘幼兒無盡的潛能,激發幼兒無限的想象力、創造力。
四、創設“互動”的區域環境,增強探索性、趣味性
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讓環境具有互動性。如:在科學探索區中,我們與幼兒共同討論洋蔥的外形,切開后的樣子,猜測它種在土中或水中的變化等等,并將孩子們的探索過程制作了氣泡圖,放置在種植角給予孩子們直觀的呈現。同時,我們提供了放大鏡、昆蟲觀察器、飼養盒,供幼兒飼養、觀察各種小動物和昆蟲,并常增添其他物種。幼兒從親自操作中得到了樂趣,并且很樂意將自己觀察后的發現記錄在便簽紙上,貼在“我的發現”板塊。課間時,孩子們經常討論著自己有趣的發現:小烏龜爬上石頭后摔了個四腳朝天,小瓢蟲有一對翅膀藏在七星硬克里邊……孩子們在疑惑、探索、討論與發現中前行,每一次知道真相與答案后都顯得特別興奮?!盎邮健眳^域環境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幼兒與材料的互動來實現的,因此投放材料能否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很重要。我們把目標隱含在材料中,并根據需要不斷調整材料,使“互動式”區域活動環境充滿探索性、趣味性。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良好的區域環境對幼兒的成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我們努力為幼兒提供多維環境,和幼兒共同不斷地實踐、觀察、發現、思考、討論。我們收獲的是感動與驚喜,感動的是孩子學會了尋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驚喜的是孩子在活動中釋放了無窮的想象力、創造力。
每一個區域活動,都是幼兒自由展示的小空間;每一件區域材料的投放,都是需要老師們不斷地設想與構思。讓區域材料真正地成為幼兒的“朋友”,讓材料巧妙地融入幼兒的區域活動之中,讓孩子的區域作品自然地融入于班級的環境之中??傊?,區域活動中,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游戲觀,并使教育觀念轉變為正確、適宜的教育行為,才能為幼兒的發展創造一個真正的“有準備的環境”,才能不斷提升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有效性,為促進幼兒自由自主、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孔起英《統整各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P41
[3] 崔哲《充分利用園外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在探究中主動學習》學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P49-50
[4] 何艷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