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與邏輯性較強的課程,想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復習的質量與效果,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在課前生成思維導圖,課中完善思維導圖,課后再創思維導圖,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讓其能盡快理清不同章節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盡快消化所學知識,并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素養;思維導圖;數學復習
中圖分類號:G6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3-009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087
思維導圖主要指的是模擬人腦的神經網絡所形成的視覺化、形象化認知結構,此種復習模式的主要特點在于圖文并茂,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可以一目了然,并在最短的時間內理清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同時,思維導圖還能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是記憶、思考的良好思維工具,從而促進其復習效果的不斷提高[1]。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復習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幫助其盡快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在提高復習效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數學素養。
(一)教師準備
復習課本身就是對以往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分析,在加深印象的基礎上靈活掌握相關知識點,并在做題過程中學會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想要提供思維導圖來提高復習的質量與效果,教師則必須要做好課前準備[2]。首先,分組合作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常見模式,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以便于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相互交流與幫助。其次,教師需要吃透復習內容,深入掌握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復習任務與要求。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修改與完善,并用紅筆標出錯誤知識或事實,從而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與脈絡。
(二)學生準備
學生領取到教師布置的復習任務后,便立即進行分組,并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來回顧學習過的知識與內容,并將所學知識點進行整理分析。隨后,學生則根據教師要求聯想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網絡,試圖找到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生成一幅聯合思維導圖。以“多邊形面積”這部分內容為例。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分析、重構之后,便會形成思維導圖。
(一)說圖
上課之時,教師先讓組長分別上臺展示小組制作的思維導圖,并詳細講述思維導圖的設計思路、制作想法以及知識梳理見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必須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設計想法,以便后續能為思維導圖的完善提供一些更為具體的建議。在說圖的過程中,學生們實現知識的交流與共享,這對于其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評圖
待說圖環節結束以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放大展示每一小組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對該思維導圖進行評價與分析,并提出具體的完善建議。此時,學生便會從既有的知識點出發來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分析,如若教師發現存在不完善或不到位的地方,可給予適當的提示,以便學生能及時獲得啟發與感悟,從而使得復習做到全面而準確。我們會發現,經過評論分析之后,學生們對這個部分的知識點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其已經懂得如何下手對思維導圖進行補充與完善。
(三)改圖
通過說圖與評圖之后,學生對思維導圖的具體修改方案已經有了一定的想法,教師可以讓其先內部對思維導圖進行修正或完善,使得教材中的知識點都能在思維導圖中得到清晰的體現[3]。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修改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需要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修改,以便其清晰了解相關知識點修改前后之間的差異,并意識到自己在架構知識點的時候存在哪些缺陷與問題,從而更好地理清知識點, 構建知識網絡。經過精心細致的修改,一張內容緊湊、 圖像豐富的單元知識思維導圖便生成了。
課堂復習結束之后,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設計已經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認識,為了進一步鞏固其思維導圖設計效果,教師可以再布置一道作業,要求學生以“梯形”為主題再設計一張思維導圖。有了之前的設計經驗,學生進行再設計的時候便輕松了許多,并懂得從不同的角度來展開設計,例如將梯形內容拓展至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內容,不同章節、不同教材的知識點便串聯起來。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中具有極高的運用價值,不僅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還能幫助其建構知識網絡,從而使得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有更為清晰的理解與認識。與單一的文字說明相比,思維導圖具有清晰化與可視化等優點,雖然學生在復習初期難以深入感受到思維導圖的作用,但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在思維導圖的影響下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認知結構、數學素養也得到了相應的完善與提升。
參考文獻:
[1]蔣璐.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數學復習實效的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8):113.
[2]李保偉.有效備課“四部曲”——“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備課中的應用[J].江西教育,2016(17):21.
[3]干國華.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探析——以“多邊形面積的整理和復習”為例[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5):83.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魏巍(1979.1—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