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祥雯


【摘要】將任務型教學法運用到阿拉伯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有利于學生通過“在做中學”實現閱讀技能的提高,提升閱讀興趣。文章研究了任務型教學法下的阿拉伯語閱讀課教學,并提供了教學設計實例,以期推動阿拉伯語閱讀教學和研究。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阿拉伯語;閱讀課堂;教學設計
一、任務型教學法概述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任務型教學法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它是以杜威的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知識的主體。具體到課堂中,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師巧妙而合理地設置任務,把教學內容融于實際任務,使學生通過思考、調查、合作、小組討論等方式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從而熟悉語言特點,習得語言技能,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阿拉伯語閱讀課堂教學設計中的運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務型教學法的三個階段,即:任務前階段(pre-task),教師引入主題,拋出任務,引發(fā)學生對課堂內容的關注,提高學生積極性;任務中階段(task-cycle),包括任務實操和任務完成情況匯報等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此過程中主要發(fā)揮組織協(xié)調作用,給予學生明確的任務指令和評價標準;任務后階段(post-task),教師對任務中階段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師生共同分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聚焦語言的實際運用。
在阿拉伯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通過任務對學生的閱讀活動加以引導,讓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實現閱讀難點的克服,同時也通過任務向學生傳授相應的閱讀策略,促使學生領會閱讀技巧和方法,提升閱讀輸入與輸出的能力,從而促進其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根據Willis的任務型教學法三階段理論,結合閱讀課的特點,筆者以《阿拉伯語閱讀(上冊)》第三部分第五課第一篇文章“??????? ?????? ????? ?????? ??????”為例,將阿拉伯語閱讀課的教學流程分為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階段,具體教學流程安排如表1。
三、結語
將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阿拉伯語閱讀課堂教學,以任務為驅動,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相關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概括能力和抓重點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要求學生將口頭輸出和筆頭輸出相結合,增強學生閱讀的內驅力,在任務型教學中實現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更長遠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萍.巧用任務型教學法提升閱讀教學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2018(09):40-41.
[2]張艷萍,張偉平.大學英語讀寫課任務型教學模式實證研究[J].海外英語,2018(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