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信息技術教學研究的關鍵所在。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實現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全面合理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接收狀態,真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真正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素養提升。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與策略探究
孔子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庇衷疲骸叭诵校赜形規熝伞!逼渲刑N含著個體力量是有限的,須重視向他人學習、相互學習的睿智。順應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新的教學手段在不斷探索中產生,并逐漸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價值?!靶〗M合作學習”是符合全新教學理念,順應教育改革趨勢的一種創新、高效的教學法,將其運用于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一)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學生是“班集體”這個特有教學組織形態中的一員,他們必須在這個集體中努力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自身的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從而適應這個集體。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程度、認知水平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生通過自身適應、彼此協調在小組中互助互補,進而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適應集體、適應社會的能力。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皮連生指出:“合作是學生們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學習或完成某項任務的過程。實施合作學習,一方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課業成績,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情感品質繼續發展?!?/p>
(二) 小組合作學習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在《教育改革研究》中指出:“如果讓我舉出一項符合‘改革這個術語的教育改革的話,那就是合作學習。因為它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焙献鲗W習的社會學意義表現在時代與社會發展的強烈需求,21世紀的人才不是孤立、封閉的個體,只有在相互合作中才能獲得更好的提升,個人如果沒有強烈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合作能力,將很難適應現代社會,更難以為社會作出貢獻,這個觀點,已在世界范圍內被肯定。
(三)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的產物
《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主要目標、以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學習領域作為課程形態的必修課程。”除了教授學生基礎理論知識之外,信息技術課還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教授學生掌握操作技能并能促使他們將技能運用于實踐。
二、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與策略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1. 課堂小組合作學習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陣地,其首要任務是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根據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異將其分為若干合作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自主探究、互相討論、相互學習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進而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是:第一,堅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分組原則,促進組內成員互助互補、共同提升;同時在教師的分組指導下使各小組之間形成競爭,促進組間的整體提升。第二,組內成員數量保持在4~6人,人數太多會使組內成員產生干擾、無法合作、從而失去分組的意義;人數太少則依然是“單打獨斗”的狀態,不能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樣不利于互助互補。其次要選出有責任心的小組組長,組長需明確老師交代的任務、分配組員任務、協調組員間的合作探究、協助指導組員完成任務的作用。組長的選拔基于學生自薦與互薦,教師根據學生的整體表現進行任命,過程中發現不適合也可以適時調換。
2. 活動任務小組合作學習
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可以將學生分成2~6人一組的活動任務小組,以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分組方式是讓學生按興趣和愛好自主進行合作的學習組合。這類組合一般小組成員之間的個性差異較小,在明確共同的學習目標下開展組內學習活動。學習的目標可由教師依據教材結合學生特點提出,也可由小組成員共同探究討論后自主設定。學習任務要具體、明確,允許各小組在難度上有所差異,時間上有一定的靈活性。小組交流討論時,教師依然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與學習,并要適時地進行指導與質疑,促使任務小組內成員良性競爭的同時,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
(二) 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1. “轉換角度”策略,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一般都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負責制定教學內容、把握教學進度,而學生只要負責聽講和學習即可。要想提高初中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就要更新思想,轉變角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創造小組合作學習的環境,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
2. “任務情境”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所謂“任務情境”策略,即教師在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任務形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合作能力,促使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完成任務。任務情境的創設可通過問題情境法、談話教學法、多媒體技術渲染法等多種途徑來實現。學生在教師明確的任務驅動下,通過組內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創設小組合作的任務情境,能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積極參與小組合作、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
3. “評價反思”策略,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評價反思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合理的評價機制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維護學生合作學習的氛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策略應著力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尊重和保護學生合作互補、探究互助的能動性。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策略可以從三方面考慮:
(1)
評價學生個人表現。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設立的評價機制應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教師對個人的評價包括個人參與的意愿、合作的態度和表現的能力等。對于積極思考、參與熱情高、探究能力強、并善于主導探究的學生應肯定他們的大膽睿智,鼓勵他們帶領組內成員共同探究;對于不善于團結同學、思維不夠活躍、不善于發表見解的學生,可以更多地鼓勵和提醒他們主動參與討論、研究,鼓勵他們,給他們以信心。
(2)
評價學生合作效果。合作效果包括組內成員合作效果和小組之間合作交流效果。各成員是否明確小組的學習任務,各司其職;組間成員能否互助互補,最終完成探究、達成共識。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主導者,要精心培養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關注組內成員的合作狀況、參與合作的態度,保護每位學生的探究精神,并及時作出合理的評價。
(3)
評價小組合作成果。評價小組合作成果,主要考察組內成員能否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否有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否互助互補,攜手共進。教師評價要做到個體與整體的有機統一,既要重視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又要重視對合作小組的評價,以便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集體意識,增強合作小組的凝聚力,使他們認識到良好的團隊合作對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組內、組間成員的互相交流、資源共享等,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真正學有所獲,取得進步。規范而有策略的信息技術小組合作教學課堂,能夠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共贏、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每一位學生的探究能力??梢哉f,教師在合理運用組織形式和組織策略的前提下,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采用小組合作形式教學,將極大提升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周源通,趙睿哲.淺析初中信息技術教育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5(5):134-138.
[2]蘭海源.合作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3]馬珩.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淺析[J].中小學電教(下),2014(6):10.
作者簡介:
李解,儀征市金升外國語實驗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從教十余年來教學實績突出:曾指導學生在省市級信息化競賽中榮獲一二三等獎,多次在市縣級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榮獲一二等獎;在教科研方面積極進取,有多篇論文獲省市縣一二等獎,2017年主持儀征市“十二五”規劃課題并順利結題;自2009年起連年被評為校“教學能手”“先進工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