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春蕾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其對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更加注重教學的有效性。而有效性也是初中地理的教學目標。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從具體的教學實際著眼對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些許心得,希望可以為廣大同仁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初中地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它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升學和就業。因而應引起初中地理教師的高度重視。初中地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目標創設具有實操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模式,提升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提升教學有效性打下基礎
教師可以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從而讓學生喜歡教師,之后喜歡學習地理學科。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多關心學生的學習,并認真耐心地和學生交流學習上的問題,積極鼓勵學生,從而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提升地理教學的質量。
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第一,積極參加學生的課外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之外,我會和學生一塊打排球,融入學生的生活,增加對學生的了解。第二,在上課前,我會和學生交流與他們的生活相關的內容,使學生轉變教師只是知識傳授者的印象,而是學生的好朋友,增強自身的親和力。第三,在課上,我會積極插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而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會特別注意不愛說話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積極鼓勵學生發言,并與學生溝通他們的想法和思路,對于其中合理的部分進行表揚,并適時提出合理的建議,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識,也讓學生獲得學習地理知識的自信。第四,在課后,我會以微信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其講述自己學習中的困惑,我會對學生提出的地理問題進行分類匯總,并找出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提升地理教學的質量。
二、巧用實驗教學法,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內在驅動力
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知識,還要使其知道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從而使學生加深對初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因而我們可以用實驗教學法,并巧設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提升教學質量。
比如,在講授“地球的自轉”這節內容時,我運用實驗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具體操作如下:首先,設置問題。我對學生說:“你們如何運用實驗的方式演示課本中晨昏線和黑夜與白天?”其次,準備工具。我會依據本班的人數準備足量的實驗工具。我準備了若干個橙子、蠟燭、牙簽等工具。再次,適時引導。我對學生說:“你們可以將點燃的蠟燭看成是太陽,將橙子看做是地球,并將牙簽插到橙子上,將其看做地軸,并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演示!”然后,巡場觀察。我會時時關注學生的討論動態,并及時提醒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提升整體的實驗教學效果。最后,展示成果。在學生討論完畢后,我詢問學生:“誰可以發表自己探究成果?”學生A積極地舉手說:“點燃蠟燭后,被蠟燭照亮的一側為白晝,而未被照亮的一側為黑夜,從白天轉入黑夜的線是昏線,而從黑夜轉入白晝的線是晨線!”我運用實驗教學法,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內在驅動力,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產生的整個過程,提升了初中地理教學的質量。
三、運用評價機制,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率
小組合作教學法可以為學生營造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交流取長補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提升整體的課堂教學效果,因而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然而,在運用小組合作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存在交頭接耳說話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如果得不到遏制,不僅會影響本小組的教學質量,還會阻礙整個班級質量的提升。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制定相應的講評機制,規范學生的個人行為,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強他們學習的專注度,進而提升整體的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比如,在講授“水土流失”這節內容時,我制定了評價機制,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具體操作如下:首先,設置問題。我板書了如下的問題:你們如何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是已學過的知識,分析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其次,科學分組。我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進行分組。我在組中設置小組長、副組長、發言員和記錄員。再次,制定評價機制。其分為以下三點。第一點,學生能夠指出發言員的錯誤,獎勵1分。第二點,學生對發言員的內容進行補充,獎勵2分。第三點,學生在發言員演講的過程中嬉笑打鬧,則扣除本小組2分。最后,展示成果。我截取其中一段進行介紹。學生A說:“水土流失的原因有植物的覆蓋率低,導致水土保持差,再加上還有當地多暴雨,流水沖刷的作用更加明顯,因而會引起水土流失!”學生B補充說:“假如地勢較陡的話,水受到重力的影響,也會加劇水土流失!”我微笑說:“那么我們應如何做呢?”學生積極地舉手說:“我們應多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我運用合理的評價機制,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中,并相互幫助,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學質量。
因為每個初中地理教師的思維不盡相同,所以他們教學的方法也千差萬別。但地理教師都要努力探尋學生的認知、教學的目標和自身教學特點的結合處,從而創設出學生最近區域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內在驅動力,提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胡志全.初中地理教學中課堂活動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2017(9).
[2]宋睿.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6(9).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