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揭陽市區里,乒乓球教練員的教學水平相對比較薄弱;不能勝任高水平訓練工作;擁有較少的運動經歷,綜合性的訓練能力還有提高空間;教練員所在年齡結構不科學,大多的學歷水平都比較低;訓練方法不夠科學,需要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完善理論體系和能力結構。
【關鍵詞】 揭陽市區 乒乓球 教練員 調查分析
1.現狀調查與分析
1.1 揭陽市市區的乒乓球教練員的隊伍現狀
在乒乓球的教學訓練過程中,教練員不僅是設計的人,也是執行這項訓練項目的人,他們在教學訓練中占據主導因素。這些教練員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水平對提高乒乓球運動成績以及培養乒乓球人才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揭陽市市區人口基數大,群眾基礎好,熱愛乒乓球人數多,提高乒乓球教練員水平有利于當地乒乓球事業發展。
從圖1可知,目前該市區的乒乓球運動教練員的年齡階段是以41到 50歲為主。當前揭陽市區教練員隊伍年齡偏大。
從圖2和圖3中可以清晰得看出,乒乓球教練員學歷層次都比較低,文化水平也不太高,并且大部分的教練員都是中途充實乒乓球教學訓練工作的,而小部分的教練員是經過系統的教學訓練,并且文化程度還是普遍比較低的。如圖4所調查得結果,甚至很多教練員都是兼職的,并不是專職教練,這對學員的發展也是不利的。所以,該市區乒乓球教練員的老齡化與擁有較低的文化水平,這些都是以后該市區發展乒乓球運動的不利因素。
1.2 該市區教練員參加乒乓球崗位培訓的情況
我國發展競技體育的客觀要求,其實就是關于培訓教練員,這是發展我國體育事業的戰略性任務。[1]現代社會,專業知識更新換代快,新的理念和創新方法手段很多,? 教練員需要隨時的變化不斷提高相應的業務水平。學習是最好的助燃器,教練員通過培養學習提升自我才是最佳的提高執教水平的方式。 因此,提高教練員教學能力水平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讓教練員參加乒乓球崗位培訓。
從表1中可知,該市區關于教練員參加乒乓球的崗位培訓情況比較差。經常參加崗位培訓的教練員人數只占教練員總人數的7.5%,這說明揭陽市區乒乓球教練員沒有跟上時代步伐,主動尋找學習機會,填充專業知識,與時俱進。客觀說來,關于教練員的乒乓球運動訓練,系統性還是比較強的, 若是教練員選擇自己出去訓練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訓練,更何況,因為限定了培訓目標,有些教練員沒有一點資格或機會去參加這種培訓。主觀說來,很多的教練員都沒有很充分地認識自己的崗位培訓,對訓練的認識較少,這就導致他們沒有充分地提升自我的意識,所以,也就只有很少的教練員是因為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訓練水平,因而就選擇來參加教練員的崗位培訓班。由此可看出, 揭陽市市區教練員知識更新不夠,訓練水平不能與時俱進。
1.3 教練員相關訓練方法的主要來源
教練員采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科學的訓練手段和方法,將直接影響運動員的命運和前途。根據調查,該市區有77.5%的教練員是自身實踐來獲得訓練手段和方法,就是曾經訓練自己的教練員使用的手段;而22.5%的教練員獲得訓練手段和方法的途徑則是通過其他的方式。我們知道,親身經歷的運動實踐能夠更深入、更快速、更準確地幫助教練員去了解乒乓球訓練教學的全部過程,便于去理解和遇見這些運動員在比賽、訓練過程中的各種行為表現及心理活動,并且,這對這些表現和行為進行及時知道,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獲得運動員對自己的認同。可是,在教學訓練的手段與方法上,教練員都選擇沿襲“教練”做法,這就會導致在教學訓練手段和方法的創新上受到局限。雖然,這些“教練”做法不乏成功部分,可有許多陳舊部分。目前,乒乓球運動發展日新月異,所以,我們的教練員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深化更新各自的教學訓練手段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我,做一名合格教練員,培養出優秀的乒乓球人才。
1.4 教練員的運動經歷分析
我國許多優秀的教練員,他們都曾親身體會經歷過長年累月的,絕對系統專業的教學訓練,這些系統專業的訓練可以讓他們更加深刻理解專項運動的基本規律,全面認識戰術與技術,切身體驗何謂專項運動。這些體驗將為這些教練員以后的教學訓練工作生涯打下良好基礎。
對揭陽市市區乒乓球教練員運動經歷的調查表明(見表2) ,我們可以發現在運動經歷方面中,沒有專業隊經歷的教練人員明顯更多。該市區中,有7.5%的乒乓球運動的教練員退役的運動員,大部分教練員是中途從事帶隊訓練工作,無專業隊經歷,不能滿足市區乒乓球訓練需要。
2 結論與建議
2.1 結論
2.1.1 教練員的訓練狀況基本可以適應少年年齡段的乒乓球訓練需求。
2.1.2 教練員的年齡結構比較偏向老齡化,總體的學歷水平偏低;教練員訓練過程中科學文化匱乏,沒有正確的理論進行引導,在理論知識與能力結構等方面都還有提高空間。
2.2 建議
2.2.1總結訓練經驗,創新訓練方法,注重培養教練員后備人才。在乒乓球運動不斷深入發展的形勢下,總結和反思應當成為每個教練員的自覺行動,并將總結與創新結合,不斷提高訓練的水平。
2.2.2 政府體育職能部門應加強對年輕、高學歷乒乓球教練員的培養和引進,提高教練員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
2.2.3 經常組織教練員參加專業培訓班,加強對教練員的專業素質和專項技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里蘇,王崇理,張建等.國球長盛探邃[J].乒乓世界,1997,(3):4-18.
[2] 郭家興.運動訓練學[D].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1.
[3] 李城志.教練員訓練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 11.
[4] 王剛,郭家興.我國優勢項目教練員成材過程的時間特征[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17(2):27.
[5]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心理學[C].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1.
[6] 王永盛.現代運動訓練[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4.
[7] 劉玉林.我國教練員現狀剖析[A].中國體育科技,1998,34(3):43245 .
作者簡介:洪暢(1991年-),男,漢族,廣東,老師,研究生,廣州體育學院,乒乓球方向,單位郵編5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