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輝
【摘要】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層面,還能讓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找到更多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也拓展了學生的閱讀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因此,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是很重要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更多、更直接的教學方法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應用于小學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教學;群文閱讀;價值;發展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價值
(一)拓展閱讀層面
多閱讀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它能夠實現讓人不出門即可看天下。因此,新課標繼續要求學生多閱讀。在小學教學中,豐富的閱讀量能夠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以及發展打下基礎,因此,很多老師要求學生一定要多閱讀。但事實上在教學中老師更多是以教材為主,課外閱讀很少,這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同時也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因此在課程教學中,老師做好群文閱讀的教學,在每一課程中插入群文閱讀環節,將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文章展現出來,讓學生更深入學習課文主題,這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閱讀層面,還激發了學生的廣泛閱讀的興趣。
(二)增強閱讀效率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知識的索求更加強烈,而互聯網的便利更提高了信息來源的廣泛度,因此想要短時間內接收更多的信息就需要人們提高信息接收速度。而這也同樣適用于小學教學中的群文閱讀。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在進行文章講解時會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而放緩課程教學速度,這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教學應用將對學生的閱讀效率大大增強,它能夠使學生更快、更深地理解文章,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訓練思維能力
群文閱讀最重要的是多篇文章的結合學習,老師依據文章主題進行群文閱讀教學,而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老師可要求學生自行先學習教材課文,將與文章相關的其他課外閱讀結合思考,并且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行閱讀、分析。這樣下次課上學生可通過分享形式將自己的群文閱讀成果展示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然,學生在群文閱讀中也會慢慢發現文章與文章之間的聯系,群文閱讀的意義。這樣學生的思維便在群文閱讀中慢慢得到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在慢慢形成。
(四)開拓閱讀方式
在小學群文閱讀中,有單篇閱讀方式、多篇閱讀方式、整本閱讀方式等三種,這些閱讀方式不同程度上對學生有著很大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群文閱讀教學中,老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老師通過引導來教授學生更多的閱讀方法,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分享來了解更多的閱讀技巧,這樣不僅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分享中懂得更多閱讀技巧,更多的思維模式。而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分析、比較、綜合、歸納等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學生通過閱讀多種風格的作品,并進行分析、比較、綜合、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的群文閱讀范圍更加寬廣,閱讀內容更加多樣。當然,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開展朗誦、快速閱讀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及能力。
二、群文閱讀教學的發展方式
(一)精選文章,提高群文閱讀的質量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做好文章的選擇,也就是說,老師要圍繞教學主題,將多篇文章聚集到一起,從而深化課程教學的主題,更好地拓展學生的閱讀層面,有效地做好群文閱讀的教學,這也避免了學生對于閱讀文章的無措感。
群文閱讀并非僅僅局限于一種文體、一個主題,在展開群文閱讀時必須選擇不同主題,針對不同主題有助于提高群文閱讀質量。老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閱讀積極健康的讀物,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讀好書,讀好文章。老師可根據單元文章相似性讓學生展開群文閱讀。學生可以根據老師引導展開群文閱讀,完成老師交代的閱讀任務后可自行閱讀。老師在群文閱讀時可根據學生心理、生活等選擇與之合適的文章。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確定主題,精心挑選閱讀文章,這樣才能使得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發揮到更大。
(二)組合群文,發揮群文閱讀的價值
在小學群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尊重客觀規律的發展,不要一味地讓學生閱讀,而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則教學,循序漸進。如同一主題的群文,老師要根據群文的內容深淺度做好這些文章的組合,讓學生依據順序閱讀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從而將群文閱讀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因此利用不同的結構呈現文章,可以提高群文的整體功能,發揮出群文閱讀的價值。
群文閱讀有眾多形式和閱讀主題,老師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多次重讀閱讀,亦可對學生進行分組分段學習,針對閱讀內容舉一反三。為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老師可根據教學方針及教學目的,對文章進行篩選和排列。多次重讀閱讀就是讓學生反復閱讀體會文章蘊意,如老師在進行一些名人精神教學時,可讓學生閱讀居里夫人、李四光、陳毅等名人的故事,在閱讀中充分體會。體會這些精神后教師可再讓學生精讀,體會如何養成這種精神,如何培養自己有這種精神并將其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
(三)設計問題,提升群文閱讀的效果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群文閱讀的橋梁和紐帶,它可促進學生思考,同時也是教師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因此,老師可通過設計問題慢慢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激發學生對群文閱讀的讀后思考,引起學生的探索欲。
群文閱讀教學,首先是老師讓學生進行教材文章的閱讀,其次是學生對多篇文章的閱讀,而這多篇則是課外文章居多,學生將教材文章與課外群文結合,尋找關鍵信息,分析總結主題。因此教學中,老師應積極地設置各種問題(如設計比較性問題、設計遷移性問題、設計沖突性問題等等)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老師可設置幾個問題點,并采用誤導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質疑。對于學生質疑的問題,老師應給予足夠鼓勵和獎勵,讓學生爭相提問。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要有效,能一語中的地切合文章主題,這樣學生就會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慢慢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思維習慣,增強學生對群文閱讀的理解。
(四)有意識地滲透,實現群文閱讀的功效
在群文閱讀實踐中,學生更多的是采用默讀、快速瀏覽等常用的閱讀方式在短時間內閱讀多篇文章,而這樣的閱讀方式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來達到高效的閱讀效果。因此,老師要有意識地將群文閱讀技巧滲透在教學中,將群文閱讀的功效發揮出來。首先,在閱讀第一遍時,老師可要求學生先快速閱讀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并標注關鍵詞句;其次,在閱讀第二遍時,老師則要求學生細看關鍵詞句,進一步了解文章內容,最后老師可要求學生結合主題總結歸納文章思想意義。當然,在閱讀中,學生不能局限于部分詞句的理解,要綜合整篇文章,提取關鍵詞句,結合主題,分析群文意義。最后,老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讓學生學會對一切事物質疑,敢于提出質疑。
學生掌握群文閱讀的方法,不僅有利于語文閱讀學習,更便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老師要重視閱讀技巧的學習及練習,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結語
群文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方式,它不僅能夠給學生極大的閱讀空間,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及思辨能力。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不僅能引起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增強學習效率。因此,老師要重視對群文閱讀教學材料的精選,并對群文進行優化組合,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價值,通過設計問題等教學方式,滲透教學策略,使學生感受到群文閱讀的意義,從而真正發揮群文閱讀的效用。
參考文獻
[1]張德勇. 談小學作文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J].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