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鐘元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貫穿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是進行教學改革的要求,而改革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人文素養的本質。本文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從小學語文對人文素養培養與提高的意義出發,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人文素養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172-02
引言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必修科目之一,是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備的學科,不僅承擔著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重任,還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強化,其中對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當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語文教學和人文素養之間的關系,并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與質量的提升。
1.小學語文對人文素養培養與提高的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小學階段也開始關注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以及提高。當前,受西方文化、網絡多元化等思想的影響,從小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對于全面提升其思想素養,陶冶情操以及強化民族意識都有著重要意義。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語文所獨具的人文特點對學生進行教育,一方面幫助其語文學習,另一方面也能對學生的言行起到更好的規范和指導作用,有利于建設更加現代化的中國。
2.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
2.1利用語文教材內容, 培養人文素養
經歷了新課程改革之后的小學課本中融入了更多極具人文性的經典文章,比如一些故事和寓言故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氣息,這為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了珍貴的素材。新課程改革中明確規定,要求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強化對閱讀內容和感性體驗和理性理解,從課文中學習到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對生活的思考。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立足于教材,并且積極探尋教材中的有益、有趣內容,在保證符合課程主題的前提下,讓學生走進課文,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體會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情操得到陶冶。
2.2注重情感熏陶, 培養人文素養
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更好地將教學內容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傳達給學生,這就需要創新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主體的高度統一,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將其帶入特定的作品情境中去,引發學生的認同感,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其對語文學科的興趣,進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之后,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深度解析,去感受文章中父親的偉大,進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也要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珍惜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這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體現。
2.3積極拓展資源, 培養人文素養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綿延不絕,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積淀,仍然煥發著閃耀的光輝,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因此,教師可以運用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來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比如朗誦古詩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顆明珠,古詩文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對于小學生思想的啟迪是非常有用的。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理解能力有所差異,教師要合理安排,傳遞一些學生能夠接受的內容。
2.4開展語文課外實踐, 培養人文素養
開展語文課外實踐,可以從詩文朗讀活動開始,每天早上安排半小時的自主閱讀時間,鼓勵那些掌握一定閱讀朗誦技巧的學生擔任領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可以在閱讀中了解更多的文學作品,擴展知識面,潛移默化地提升人文素質。還可以組織活動競賽,比如作文大賽、故事大賽以及表演大賽等,營造出一股和諧美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特長。不定期開展一些人文科學知識的講座,教師可以邀請家長或者其他學科的老師給學生分享一些他們曾經游覽過的地方或者對某部文學作品的獨家解讀,這些都可以讓小學生直接感受到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促進其人文素養的提升和強化。
3.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可以為學生后續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也是學生人文素養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幫助學生實現智力、情感以及品德方面的和諧發展,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成林.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教育藝術,2015(09).
[2]項位明.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突破[J].新課程 (教育學術版),2014(11).
[3]胡忻娟.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