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平 熊振倜
摘 ? ?要: 為了有效解決一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好似“兩層皮”、創新創業教育只服務于少數有創業意向的學生等問題,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構建了“五維度”學分制,即將創新創業必修學分、專業創新選修學分、跨專業互認學分、實踐成果沖抵學分、孵化項目獎勵學分等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取得了顯著成效,促進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 “五維度”學分制 ? ?創新創業教育 ? ?專業教育
一、引言
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實施以來,中央層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創新創業的文件。面對這一新形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改革的必然選擇。一些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強化了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高職院校只是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中;有的高職院校只是開展了一些GYB、SYB培訓,并未形成較完整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仍然是“兩層皮”,兩者并未實現真正融合或融合度不深,不能協調發展。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意義
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適應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教學理念與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提倡的創新創業意識和素養是專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專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及綜合素養。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一角度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是一致的。專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根基,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充足的知識、技能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的有力補充,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嘗試提供保障,兩者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提高。
1.是構建高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內在需求
在當前形勢下,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我國教學改革的方向,而且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和創業意識,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創業技能,在良好的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強化創新創業能力。在開展專業教育過程中,一些學生對于自己為什么要選擇該專業、專業主要學習什么、畢業后主要在哪些崗位工作等問題非常迷茫,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可以讓學生對專業教育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從而明確專業學習方向。
2.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突破口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其對高職院校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不僅需要人才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與能力。但就目前來看,部分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人才滿足不了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如果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則學生的教育就能更加深入和豐富,勢必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技能。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具體做法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就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融入專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五維度”學分制,即將創新創業必修學分、專業創新選修學分、跨專業互認學分、實踐成果沖抵學分、孵化項目獎勵學分等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實現學生創業意識、創業技能與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專業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互通。
1.設立創新創業必修學分
一是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相關文件精神,學校從2016年起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必修課中,在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基礎上,新增了“創業基礎”課程,2017年又新增了“網絡創業理論與實踐”。二是建立和完善相關課程標準,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質量。三是學院明確要求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要求專業教師在講授專業課程時,突出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每門專業課需講解分析不少于3個與該門課程相關的創新創業案例,原則上不得少于1個課時創業模擬。
此外,學校依托“株洲市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培訓基地”、院士工作站、株洲市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協會等平臺,充分利用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學院技能文化節、協會活動等載體,開展系列創新創業教育活動與實踐。開展創業論壇、創業沙龍、項目路演、SYB培訓、創業沙盤主題班會等活動,為具有創業意愿和創業潛質的大學生提供信息服務、創業輔導、人員培訓、市場營銷、投融資服務、管理咨詢、項目論證、法律咨詢等“一站式”服務。
2.設立創新選修學分
(1)創新創業意識培養模塊。為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勞動者創新意識的要求,以培養學生掌握創新設計一般規律和法則、強化創新意識和能力為目的,精選優秀教師開發基于系統工程思維的“創意思維與設計”等創新創業選修課程七門。學生可以任選兩門課程學習。
(2)創新創業孵化模塊。面向有創新創業興趣的大二或大三的學生,針對初創企業可能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常見問題,開放“新產品開發與營銷”“企業運營管理”“ERP”“互聯網思維商業模式”等多門專業課程供學生選擇,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新創業精英模塊。面向正在創業的學生開設“現代企業管理”“新媒體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網絡創意理論與實踐”“創業策劃”等課程,培養一批既掌握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又具有國際視野的未來企業精英,引導學生結合運用專業技術開展特色創新創業實踐。
3.設立跨專業互認學分
學院制定并實施《跨專業學分互認管理辦法(試行)》,選定相關專業課程面向全院開放,實施跨專業互認學分。開通跨專業互認學分通道,允許學生跨專業選修其他創新創業所需課程不超過12學分,培養學生“跨界”思維和專業能力,同時更好地促進學生掌握創新創業需要的各種技能。
4.設立創新實踐成果學分
學校將創新創業大賽納入職業教育技能大賽范圍之內,為此出臺了《學院技能競賽、專業技能與畢業設計抽查獎勵與課時補助辦法》《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與學分認定試行辦法》《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管理辦法》等制度。對學生創新創業、獲得專利、參賽獲獎、科技成果轉換等多種自主學習、實踐形式允許實施置換課程、替代學分進行了明確規定。實施彈性學制,允許學生視創新創業實際情況申請休學。
5.沖抵孵化項目獎勵學分
孵化成功項目參加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一等獎可沖抵8學分,獲省級一等獎沖抵6學分,省級以上其他獎項沖抵4學分。學校設立了創新創業獎學金,獲得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二等獎的參賽選手該學期所有科目期末成績80分—90分,還可以獲得5000元的創新創業團隊獎;獲得國家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以上或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一等獎,則參賽選手該學期所有科目期末成績90分以上,還可以獲得10000元的創新創業團隊獎,且在評選獎學金、助學金等方面優先考慮。
四、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主要成效
通過“五維度”學分制的實施,學院近年來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如下:
1.創新創業促進學生就業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入融合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水平。在2017年湖南省高職院校學生畢業設計抽查中,我校三年制學生畢業設計成果合格率100%。據麥可思統計,近三年我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率分別為5.4%,7.0%,6.1%,高出全國平均3.1個百分點,且均為機會型創業;創新能力高出全國平均5個百分點,其中科技創新創業項目占26%。學校先后榮獲“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示范校”“全省服務貢獻20強”“全國服務服務50強”等榮譽稱號。
2.創新創業競賽成績斐然
近幾年,學生在全國和全省專業技能大賽中屢創佳績,獲得一等獎97人次、二等獎177人次、三等獎161人次。學生參加湖南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獲得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得二等獎4個、三等獎18個。由我校師生自主創新設計的電動賽車參加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越野拉力賽,連續三年都獲獎。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團隊開發的《汽車VR智慧教學APP仿真實訓系統》在2017首屆全國職業教育虛擬仿真應用案例評選中榮獲創新優秀應用案例獎。
3.造就一批創新創業之星
涌現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靖隆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朱登云,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車輪先進操作法”發明者鄒毅,中山市“杰出青年”、中山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鄭明波,長安汽車長沙華捷董事長歐陽和平,廣東網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長平,株洲市淘商大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婷等一批創新創業成功典型,并被各級媒體競相報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五、結語
目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是高職院校培養新時期工匠人才的重要途徑。很多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努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增加學生嘗試創新創業的機會,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邵月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0):76-79.
[2]盧淑靜.創新創業教育嵌入專業教育的原則與機制[J].求索,2015(02):184-187.
[3]楊帥,薛嵐,王超.高職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對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8(04):90-92.
[4]黃侃.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8(03):133,135.
[5]毛淑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02):60-63.
基金項目: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改項目“高職院校‘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ZJGB2016163);省教育規劃大中專學生就業創業研究項目“高校院校‘政府—園區—學校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XJK16 BJCY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