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花
摘 要:現代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其中思維能力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農村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課堂沉悶,學生思維不活躍,缺乏學習自信心的現象,而這主要體現在語文課堂互動的不積極、效率低。為此,本文就簡要探析了農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互動的有效實施策略,希望可以為廣大的農村小學語文老師提供一些文本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互動
引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課堂互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獲得發展,這對于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能力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就要重視課堂的互動,充分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能力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使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一、營造和諧的氛圍
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如果課堂互動的環境不夠理想,就會使學生不愿參與到課堂互動活動當中,甚至在課堂上三心二意,做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因此,教師應該先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創設和諧、平等與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被吸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同時,師生關系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課堂互動的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與學生多交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尊重與信任。例如,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時,無論學生的表達方式或者語言組織是否規范,教師都要先聽學生講完,不能隨便打斷學生的發言,這樣不僅會讓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也會造成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不利于課堂和諧氛圍的營造[1]。所以,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關系,要多鼓勵和肯定學生,一個鼓勵的眼神、親切的笑容,都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的自信心提升,這樣才可以為課堂互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設置合理的問題
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來設置合理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學習就是一個質疑、解惑的過程。為此,教師應該先巧妙提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互動過程中,雖然教師也會提出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基本都是淺顯、零碎的問題,看似解決了不少問題,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并沒有多大。這是因為教師沒有抓住關鍵點,實現有效的課堂互動。例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教學過程,教師就可以先要求學生去自己閱讀課文,完成后向學生提出問題: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呢?在修建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知以及閱讀,各自發表著不同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與學生產生了有效的互動,教師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基于此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而學生則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內容。在學生發表完自己的觀點后,教師先不進行評價,在講完文章以后,讓學生進行小組探討,相互交流,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名同學來進行總結發言,這樣的課堂互動更加頻繁,學生也充分顯示了自己的主體地位,更加有利于課堂氛圍的活躍,提升教學的效率[2]。
其次,學生主動質疑,推進有效互動。在現代教育理念下,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發揮,要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主動提出問題。當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說明他們進行了思考,在自我加工與創造中遇到了困難。這時,不管學生所提的問題是淺層次還是深層次的,教師都應該進行合理的引導與化解,幫助學生去找到答案,對于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全班學生一起探究。例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魚游到了紙上》教學中,有的學生就提出了“為什么魚能游到紙上?”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教師先對學生敢于質疑進行肯定,再針對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讓學生畫出聾啞青年觀魚時的神態、畫魚時的動作、品詞析句、想象旁人可能對這位青年的評價,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鼓勵學生這種積極發言和勇于表達的學習行為,最后在聽取學生的解答后,教師進行總結與評價,然后去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糾正與完善,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課堂互動更加豐富與精彩。
三、利用生活資源豐富語文課堂
語文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就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從課內學習轉向課外學習,提高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的應用,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學習需求來選擇合適的內容,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添色彩,提高課堂互動的效率,使學生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例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身邊的藝術》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搜集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藝術有關的故事等,并在課堂上闡述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同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播放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一些藝術作品,如“千手觀音”,這是由二十一位聾啞人所表演的,雖然他們聽不道美妙的聲音,但卻可以跳出這樣美輪美奐的舞蹈,要求學生看完以后去交流,說一說看完以后的感受。這樣不僅讓學生可以真實體會到藝術的魅力,也可以使其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高。
四、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
有趣的實踐活動同樣可以調動起學生的互動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其中。因此,教師要重視實踐活動的開展,要以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和小組合作為基礎,來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例如,在《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因素進行合理分組,每組人員為四人左右,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向學生展示本節課時所講內容的相關視頻、圖片素材,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探討“跨越海峽生命橋”的含義,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表述[3]。在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要求每個小組由一名說明作為代表進行小組觀點的闡述,其他學生在聽取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也使自己的思維得到了擴展。最后由教師針對各小組的發言進行總結與評價,幫助學生去糾正存在的不足。
又如,在授課口語交際《小小新聞發布會》時,老師首先讓學生明白新聞的特點,提前讓學生從各種渠道搜集國內外或身邊的新聞。課上,老師選一位同學做主持人,老師做示范。老師還給全班提出要求,要評選出“最佳發布者”、“最響喇叭者”、“熱點新聞”獎等。每個學生在小組內把自己搜集到的新聞練說兩三遍,大家互聽、互說,學生人人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學生上講臺發布新聞,最后大家評選出各種獎項,在生生互動中,鍛煉了學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際的技巧、策略,達到了交際教學的目標,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結束語: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由于教學資源的局限性以及學生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使得學生在課堂互動中不敢發言、不會發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加強課堂互動的重要性,并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與教學內容來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增強課堂互動的效果,讓更多的學生都可以勇于表達,促使他們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從而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偉軍. 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6(23):63-63.
[2] 陳敏聰.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22)
[3]隋曉梅. 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35):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