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仙
摘 要:核心素養是新時代國家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強調的是人才的全面發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核心素養不僅包括學生需要掌握的初中階段美術知識,同時還包括學生美術學習的習慣、對美術作品的審美感知以及面對美術問題時的思考等。美術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美術作為一門特殊 的藝術學科,同音樂、戲劇、歷史、文學等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在描繪的過程中,描繪者需要投入自身的情感,融入自身的認知,賦予作品生命。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能夠將外在的藝術之美內化為學生的內在素養,無形中提高學生的審美價值觀,讓他們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對學生成長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筆者希望通過探討核心素養下初中美術教學的相關策略,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美術;美術教學
一、巧用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美術興趣與習慣
美術學習首先應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鑒賞身邊的美術作品,主動感知美術作品所傳遞出來的美感,這也是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在以往的美術課上,學生開小差、小聲聊天、看雜志,甚至睡覺。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考查著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智慧。
如果學生對美術缺乏興趣,教師就無法順利開展美術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需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巧妙的構思,從趣味性出發,采用情境創設的方式為學生創造出具體化的情境氛圍,幫助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情境氛圍中感知美術的魅力所在,激發學生探索美術的熱情與興趣。
例如,在設計與應用領域的《擺件巧安排》這一課程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向學生展示不同居室、區域擺件擺放的方式以及這樣擺放的理由。這種教學方式屬于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學生被動感知美術之美,并沒有主動探索美術魅力。因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考受到了限制,同時也無法激發其對美術的興趣。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轉換了教學方法。在 PPT上展示了不同場所的圖片,并且提供了不同的擺件,將學生分成 5 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自己心儀的居室場景,按照自己的審美想法和藝術品位來安排這些擺件的位置。比如,有的小組學生選擇了嬰兒房,他們在設計墻壁顏色時選擇了色彩豐富的配色方案,在地板上擺放了嬰兒床、嬰兒玩具等,將整個居室打造成了可愛的風格。與之不同的是,選擇成人臥室的小組學生將墻壁顏色設計成單一的白色,在墻壁上掛放了結婚照、電視等物件,打造成了簡約的裝飾風格。
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在轉變了教學方式后,可以為每組成員設計具體的場景。在該場景中,學生的想法更加活躍,也更具有針對性。同時,在親手布置的過程中,學生會體驗到美術設計的樂趣所在,漸漸愛上動手設計,這正是情境創設的意義所在。當然情境創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輔助。例如,在指導學生繪畫作品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選擇播放一些音樂,讓音樂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思考,從而增強學生對繪畫作品的理解。
二、借用欣賞課程,提升學生審美與感知能力
審美與感知能力是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較高的審美能力意味著學生面對眾多美術作品時,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和評判能力,發掘不同美術作品的欣賞價值。感知能力意味著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可以全方位地調動自己的感官系統,深入地感受美術作品傳遞出來的美感,這兩者都是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傳統的美術欣賞課,教師滔滔不絕地給學生講述一幅作品的來歷,甚至是作者創作的奇聞逸事,接著就是分析思想內容。然而,盡管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不知所措,無法全面吸收(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在核心素養理念倡導下的美術欣賞課中,教師要讓學生理解欣賞類課程是培養學生審美與感知能力的重要課程。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語言描述,也可以選擇提問或者情境創設的方式,為學生創造感知美術魅力的機會,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進行自我感知。
例如,在欣賞《夯歌》和《紡縱女》時,教師在導入課程時給學生留出了足夠的時間來觀察這兩幅美術作品,并且與學生討論了作品的內容。《夯歌》描繪的是五位年輕的女子在建設水庫時,一起在工地上唱起了夯歌;《紡縱女》描繪的是女性工作者辛勤紡織的畫面。通過初步的感知,學生能夠感受到勞動人民的不易。在課程發展階段,教師和學生詳細對比了這兩幅作品不同的描繪手法。《夯歌》中作者對人物造型勾勒得比較飽滿,明媚的陽光照射在這些姑娘黝黑的肌膚上,讓欣賞者感受到了她們的辛勤。而《紡織女》中作者采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通過神話故事與現實的對比,突出了勞動者健康的體魄與辛勤的勞作。在對比這兩幅作品不同的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揭示了它們共同的主題:勞動人民的質樸與勤勞是永遠值得歌頌的美。對比欣賞的教學案例,學生審美與感知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單純地欣賞美術作品,還要感知美術作品傳遞出來的藝術美感,其中包括透過該美術作品所傳遞出來的人間真善美以及社會中的假丑惡。教師要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提出科學問題,喚醒學生思維與思考能力
美術的核心素養還包括培養學生發散性的思維能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達到喚醒學生思維的目的。在設計問題內容時,不能過于簡單,否則容易使學生喪失解決問題的興趣。應盡量帶有挑戰性,問題越開放,學生的思維就越容易發散。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學生的學習途徑更加多樣化,其思維也變得十分多樣化。如果教師的問題能更多地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就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借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鑒賞美術作品。同時教師也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探討,讓學生在不同的觀點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為此,教師需要努力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根據教學氛圍自主提問,并讓其積極參與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核心素養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至關重要,美術教師在授課時應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的幾個要素,結合美術課程的類型合理設計教學方案,使教學有所側重。整體來說,教學工作不僅應關注美術知識與技能教學,更需要關注學生的美術興趣、審美價值和思維模式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志紅,淺談初中美術素質教育的重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7-09-15
[2]郭淑惠,文化情境視角下初中美術欣賞課人文價值的實現[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2-20
[3]方昕,論核心素養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