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娟 楊均友
摘 要:小學中段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一個關鍵階段,該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接下來的教學也有著銜接的幫助,是整個小學基礎教育當中的重要節點。提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更加符合當前階段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一大有力支持,教師更應該加強對教學計劃的設計。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段;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引言:
小學語文是小學基礎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學內容,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也是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在學習時會存在著更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融入一些能激發出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以最大程度保證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中段學習興趣的培養意義
小學語文中段教材中已經涉及到一些古詩詞,這無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更多的困難。與此同時,學生對于較為枯燥的語文知識本身便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固化的教學氛圍更難以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這些因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都是不容小覷的重要因素,值得教師關注與重視。
而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愛玩愛鬧是他們的天性,對感興趣的事物保持好奇也是其本能。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通過合理地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好奇的方式,能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加強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的參與度,從而最終實現其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見,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中段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
(一)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元素,引起學生共鳴
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好教材的知識點與生活尋找關聯,為學生呈現出一個極具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以引導學生與知識建立起一定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與知識間的共鳴,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篇詩詞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知道九月九日是什么節日嗎?關于九月九日的習俗大家都了解嗎?”在教師的發問下,學生開始積極地思索,有的學生突然便想到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是老人過的節日。在該學生的引導下,其他學生紛紛發言,表述自己對這個節日的看法,成功地調動起了課堂氛圍。隨之,教師接著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在作者的家鄉,是怎么度過重陽節的嗎?”學生紛紛表示疑惑,對詩詞便有了更多想要了解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走進接下來的課程當中,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隨著對詩詞的了解而得到了提升。
(二)合理采用先進教學設備,吸引學生注意
為了在教學當中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將以往陳舊的教學方式徹底轉變過來,通過運用當前時代諸多先進的教學設備展開教學,以能依托于先進設備的輔助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例如,在教學到《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實現在網上找好的相關視頻,并且引導學生進行觀看,視頻則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觀看視頻之后,紛紛笑得前仰后合,并且對于胡蘿卜先生胡子的用處也引發了各種各樣的猜想。隨著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多媒體視頻調動起來,教師緊接著代入接下來的生字學習,并且引導學生利用生字“蘿、卜、愁、沾、晾”當中的任意文字對課文進行幾句話的續寫,猜測蘿卜先生的胡子接下來會遇到怎么樣的狀況。在此過程中,通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運用生動的視頻、音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實現其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設計趣味性疑問情境,加強學生探究欲望
對好奇事物保持強烈的好奇心是小學生的普遍特點,并且小學生在探尋新事物上具有很強的持久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趣味性的疑問情境,則能使學生產生好奇心,進而加強學生的探究欲望,對知識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守株待兔》這則文言文時,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在這則文言文當中,宋人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獲取到了他的第一只兔子呢?在此之后,宋人是過上了每天都有兔子肉吃的生活嗎?”教師的提問成功地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使得宋人輕輕松松便吃到了兔子肉呢?隨之,學生的探究欲望被調動起來,其學習興趣也被激發出來,紛紛投入了對文言文的閱讀當中,試圖尋找真正的答案。
結束語: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一個成長的階段,其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尚未完全,在學習時難免會對知識感到吃力。并且中段的學生將面臨更多的語文知識,難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成為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合理地設計教學方案,以進一步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潘家林.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0(11).
[2]李文清,姚恒鵬.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的實踐性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