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強 王昱
摘 要:伴隨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在開展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開始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在目標分層、學生分層以及活動分層的過程中,不斷滿足不同學生的認知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目標
在開展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中,我們能夠看到,學生由于自身家庭背景的差異,在認知經歷上也存在不同,當學生面對同樣的認知內容時,學生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認知效果,所以,在對學生講解體育運動時,教師也能夠看出學生在體育素養、身體素質,以及興趣偏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在傳統體育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無差別的學習方式中,降低學習的興致和質量。而分層教學法的出現則能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滿足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學習的認知需要。
一、結合學生實況,實現目標分層
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的指引,在對學生講解體育運動時,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促使教師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在落實教學目標要求的同時,逐步提升對體育運動的練習效果。所以,基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也應當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設定,從而使教學目標適應不同學生的體育素質,讓學生在相對應的目標指導下,能夠切實完成體育運動的學習任務,從而提升學習體育運動動作技巧的效果。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排球”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具體而言,首先,教師先基于以往的教學經驗,以及現階段的課堂觀察,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學生是否具有排球運動的練習經驗等,對學生進行分層,作為目標設定的基礎;其次,教師根據分析的學生情況,為學生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如對于已經具有一定排球運動經驗的學生,教師設定讓學生鞏固動作技巧,掌握實戰演練規則的目標;而對于沒有排球運動經驗的學生,教師設定讓學生學習基礎排球運動動作技巧的任務,從而讓學生在相對應的教學目標指導下,更有方向性地完成練習的任務,逐步提升練習的質量。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開展體育運動的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之間運動經驗,以及身體素質的差異,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能夠讓不同層級的學生在學習中肯定自己的價值,堅定完成體育運動的信心。
二、減小學生差距,創建合作活動
初中生的家庭生活背景不同,生活的習慣也不相同,因此,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所表現出的運動能力也不相同,而在現代教育理念當中也指出,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基于自身的理解,完成對基礎知識的建構,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價值。所以,在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優勢,對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從而基于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活動,使得學生在相互幫助中,減小彼此之間的差異,逐步提高練習體育運動的效果。
就拿“足球”運動的教學來說,教師就可以先基于學生的足球運動素養不同,對學生進行分層,從而在創建合作活動中減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學生講解基本足球運動技能,并對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觀察,之后,教師結合自身觀察的結果,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隨后,教師按照分層的結果,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安排,使得每個小組當中的學生保持互異性。緊接著,教師讓學生在小組中開展互助活動,讓足球運動技巧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對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指導,促使學生在相互幫助中,減小彼此之間的差異,逐步提升練習的質量。
不難看出,在體育運動的教學中,教師發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創建合作活動,能夠有效滿足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展現,讓學生在相互輔助中,共同提升對體育運動的練習質量。
三、結合學生興趣,設定差異活動
在對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教學中,我們也能夠看到,學生之間的興趣偏好是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喜愛和擅長的事情,也會有自己偏愛的學習方式,因此,在進行體育課堂中教學活動的安排時,教師也應當圍繞學生的不同偏好,設定差異性的活動,并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進行學習活動的自主選擇,使學生在高漲的情緒,提升學習體育運動的主動性。
例如,在講解羽毛球運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如下不同的學習形式,其一,學生可以通過翻閱課本、自主搜集資料等形式,進一步了解羽毛球運動的發展起源,以及背后的文化等;其二,學生可以通過實戰的方式,進一步強化自身對羽毛球運動技能的掌握效果;其三,學生可以針對某一羽毛球運動技巧,開展反復練習的活動。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學習形式的自主選擇,使得學生在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中提升練習的質量。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法對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具有正向的價值,有效地落實分層教學模式,不僅是現代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因此,在之后對學生講解體育運動時,教師也應當繼續堅持以學生為本,圍繞學生的實際運動素養和興趣偏好等,創建分層教學的目標、活動等,從而逐步提升體育運動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秦進進.淺析分層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92+111.
[2]楊智雄.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49):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