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俊
摘要: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加快,教育部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向學生提出了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這讓一線的高中數學教師開始積極探索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策略,逐步落實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而筆者從自身高中數學課程的實踐教學經驗出發,提出細化目標設計、開展合作活動,以及提出生活問題等策略,淺談如何有效滿足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教學目標;合作活動;生活問題
數學課程是學生在高中階段需要學習的重要學科,而伴隨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在當前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更加注重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在認知基本數理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那么在實際開展高中數學知識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如何進行教學策略的優化,落實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呢?
一、細化教學目標,做好素養導向
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是一節課的設計的開端,教學目標中的內容也指向課堂中學生將會發生的某種變化,在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下開展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師應當基于教學的內容,進行教學目標的細化設計,從而做好課前的導向工作,在落實課堂目標的同時,完成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進行如下教學目標的設計:
(1)數學抽象:引導學生掌握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等相關概念;
(2)邏輯推理:從基礎概念出發,結合空間幾何體的結構,引導學生推理棱柱、棱臺等空間幾何體的相關知識;
(3)數學建模:引導學生能夠利用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等知識完成對數學問題的解答;
(4)直觀想象:使學生能夠將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幾何圖形進行結合,從而形成直觀體驗;
(5)數學運算:讓學生能夠從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空間幾何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的能力;
(6)數據分析:引導學生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從而以計算的結果來驗證分析的效果。
顯然,上述教學目標從數學核心素養的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要求,教師在以上述教學目標為導向,進行《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的教學中,能夠針對素養的導向,完成教學活動和教學策略的優化設計,從而逐步提高教學的效果,落實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開展合作活動,深化抽象認知
合作學習活動是伴隨新課改的不斷發展而進入高中數學課堂之中的,能夠對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培養。在數學核心素養中對學生的數學抽象素養進行了要求,其本質是強調學生對理論數學知識的理解情況,因此,在開展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相對自由的氛圍中,針對理論數學知識進行討論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對理論數學概念的認知效果。但是,在應用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深化認知數學概念時,教師也應當意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相互獨立的存在,在智力的發育水平和發育的方向上存在自己的獨有特點,同時,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學習背景的差異,造成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知程度也不同,所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分別,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優化,從而更好地滿足對學生數學抽象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函數及其表示》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自身的了解,對合作活動進行優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對學生簡述函數的基礎概念,讓學生對這一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知。隨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反應進行觀察,并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將學生按照對函數概念的認知程度差異進行層級的劃分。緊接著,教師按照同組學生相異性質、異組之間相似性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安排,使得每個小組當中既有對函數的基礎概念認知程度較好的學生,也有對函數基礎概念認知程度一般的學生。之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函數概念的討論和學習,并讓學生在差異化的小組成員中進行互幫互助,促進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深入理解函數的基礎概念,同時強化與其他學生的交流互動,提升合作能力。
不難看出,在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利用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基礎數學概念的認知,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素養,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三、提出生活問題,發展建模素養
生活與數學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數學核心素養中提出的數學建模素養,也指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中,也應當注重對學生數學建模素養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生活問題的解答。因此,在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下開展高中數學知識的教學工作,教師也應當向學生提出生活問題,促進數學建模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函數模型及其應用》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問題的提出,滿足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教材中的內容安排來看,本節課主要教學的知識是利用函數的相關知識,進行數學問題的解答,基于上述內容,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個商場原來平均賣出一件商品的件數是20件,每一件的盈利是40元,后來為了擴大銷售量,盡快減少庫存,商場決定進行適當的降價,經過調查發現,如果每件襯衫的下降1元,那么商場平均每天都可以多售出2件,于是商場經理決定每件商品降價15元,這樣的決定是否正確呢?”等蘊含生活元素的問題,讓學生在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答中,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效果,發展自身的建模素養。
可見,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提出生活化的問題,能夠有效發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總而言之,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對合作活動進行優化,以及提出生活化的問題,都能夠有效滿足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卻不是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落實的,而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在之后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分析數學核心素養中的要求,結合數學學科的教學特點,創新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并在實踐教學中進行應用,不斷構建完整地對學生進行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體系,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密.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途徑:課堂對話[J].數學教學通訊,2017(36):45-46.
[2]吳顯標.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高中數學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