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琴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量增加,課程難度也隨之提高,課程類目也逐漸增多。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能力或學習習慣等原因還未能很好的適應初中學生的學習強度,導致初中數學——這門基礎性強而又邏輯性較高的科目受到忽略,學生成績一落千丈。初中數學學科難度增加幅度較大,學習內容較為集中,提高差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是目前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
數學不僅是學生認識世界,與世界打交道的基礎學科,也是與其他相關學科進行聯系的橋梁。數學隨著大數據信息時代的到來越發重要,掌握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是我們新時代中學生必備的素質。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差生不應該受到歧視,而是與其他學生一樣甚至是對其進行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輔導,只有實現差生轉化,消除差生的內心自卑感才有助于實現中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整體提高。本文就從初中數學教學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實現差生轉化,以期幫助學校教育的發展。
1 初中數學中差生的成因
初中生學習差異是受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還有客觀因素等原因造成的,數學學科作為初中學生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也存在著差生與優異的學生差別較大的問題。針對數學學科,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數學差生形成的原因:
第一個方面,學生對數學學科與生活的關系和對數學概念性的理論作用認識不夠清晰,差生對于僵硬的公式概念認識更加模糊,在遇到較為困難的知識點的時候容易產生破罐破摔的思維,差生與優等生的差別就會產生越來越大的鴻溝,差生長久以來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第二個方面,初中生從小學階段過渡到中學階段,其學習能力和自主思維能力還未能跟上發展階段的需求。數學學科對于中學生來講難度較大,因此需要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預習,在課前消化掉簡單的知識點,而在教學過程中集中解決重難點。但是,在目前情況下,初中生數學課程的學習未能將課前預習落實到實處。差生對于數學學科的預習不重視,導致數學學習能力提高緩慢。第三方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存在滯后的主動性。數學學習不能只依靠教師的指引和教學課堂的單向傳輸,學生自身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才是真正提高學習效果的根本方式。由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業和檢測也不夠重視,數學學科不加以長期的練習和思維訓練很難產生有效的學習效果。數學課程的練習不僅是對課堂知識的深刻理解,還是養成合理的思維邏輯的過程,忽視數學練習的重要性是不可取的做法。
2 如何做好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差生轉化
2.1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
由于差生的學習能力較差,教師在布置課后練習時要注意作業的難易程度和作業量的大小,通過適量多少,適量難度的作業的練習和督促,差生能夠通過作業吸收上課未能掌握的知識難點。同時在作業評價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對差生的評價方式,及時發現并且鼓勵差生的進步,通過合理的方式督促差生完成作業,鼓勵其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投入足夠多的耐心和愛心,用平和的態度去面對差生,多加指導,循循善誘,幫助差生從較低的起點一步步跟上教學進度。
2.2 重視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引導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角度出發,將差生轉化的問題具體到日常教學過程中。課堂通常是學生判斷對學科是否感興趣,是否能夠跟隨教師的思路完成學習目標的主要環節。教師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實施積極有效的教學環節,將課堂變成學生能夠主動參與的知識體驗課程。
2.3 加強學法指導,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學習方法是區分優等生和差生的重要因素。學習需要學生自覺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查漏補缺,完成學習目標之余進行課后練習,通過練習的方式掌握知識重點,在檢驗學習成果的過程中才能取得優異成績。
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傳輸的重點應該是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和方式,引導學生在多元解決方式中尋求適合的邏輯方式解決課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提出問題也是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出自己的思維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自主解決課程重難點,收獲學習成就感的有效方法。
2.4 查漏補缺,有針對性地輔導
差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較差,這是影響差生轉化的關鍵因素。教師應注重從差生自身情況出發,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找出學生對知識體系的漏洞,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才是差生真正實現轉化的要素。差生對于知識體系的構建認識程度模糊,不懂得用正確合理的方式將教師傳授的知識真正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知識儲備。因此,教室應該從指導差生建立查漏補缺的能力角度出發,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短板,從數學理論和數學思維兩個角度出發建立較為系統和完整的知識儲備,以便于從根本上實現差生優化的目標。
3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差生的長處,幫助差生將其強項上的自信和所傾注的熱情轉到數學學習中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具有正視學習中面臨到的挫折的勇氣與戰勝挫折的決心。經常同學生平等溝通,明白學生在思想、學習上遭遇的問題,幫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學習計劃,消除恐懼心理,鼓勵他們提問,激發其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只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其付出必然就會收到回報。
參考文獻:
[1] 王彥民.初中數學差生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6,31(8):144.
[2] 王金川.淺析新課標下數學考試評價觀的轉變[J].甘肅科技,2012,25(2):161-162.
[3] 馬志明.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5):143.
[4] 諶麗莉.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外交流,2017(15):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