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開順
【摘 ?要】數學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談到數學文化我們會想到數學歷史,對數學的發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再對數學進行觀察與思考時,就能夠揭示數學文化的神秘面紗。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數學文化浩瀚無窮,其身心發展階段處于前運算階段,不是很成熟,因此,就需要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指引學生,輔導學生感受數學文化。“游戲”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課堂授課方式,下面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在游戲中讓孩子們感受數學文化,愛上數學學科。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游戲化教學;策略
數學文化包含了數學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數學思想、思維、方法及歷史過程等諸多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而小學階段學生對于一件事物的注意力不超過20分鐘,枯燥無趣的教學更是將這一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縮短。如何讓小學生真正全身心進入課堂,學習數學知識,在愉快歡樂的課堂中學會數學知識呢?這就是將我們的數學課堂游戲化: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就學會了數學,感受數學文化魅力。
一、“數學文化”知多少?
“數學文化”這一概念是由美國著名數學家提出的,認為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數學文化的出現,代表了人類進入了另一個發展歷程,不僅僅是人類智慧結晶的體現,同時也是人類對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表現。我們在教育領域中關注數學文化的價值,能夠更好地提升教育者的數學素養、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水平、綜合能力。我認為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讓學生在成長的“黃金時期”感知數學的魅力。從認識數字開始,孩子們就已經開始認識數學,實際上已經滲透了古代詩學先哲的數學思想。在生活中,位置、物體、圖形等,這些都是與數學知識相關聯的,具有廣泛性的數學文化意義。從宏觀角度來看,數學文化實質上涵蓋在生活中,課堂中方方面面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脫離不了數學文化。
二、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策略
(一)講一講數學家的故事,感受數學人文價值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課堂注意力不集中,這個階段的學生喜歡游戲,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在教學時,我把“故事”這一元素融入小學課堂中,給孩子們講一講數學家(祖沖之、伽利略、牛頓、華羅庚)的故事,讓孩子們能從數學家的故事中尋找到一些可以學習的地方,感受數學人文價值,在這些潛移默化的數學文化熏陶下,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在數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很多杰出的代表人物,發生了許多里程碑式的事件。但是在實際的傳統教學中,我發現大多數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機械地傳授數學知識,讓學生在題海中提升數學成績,忽視了數學文化的魅力,對于前代數學家們的精神視而不見,不利于數學文化的傳承,違背了素質教育理念。
(二)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利用多媒體進行游戲教學
科技大發展,科技教學已經逐漸深入我們的學習中,教師要懂得利用各種科學技術來實現有趣的教學。現在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載體就是多媒體,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教學發展趨勢。那么,該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游戲教學呢?比如,在小學階段數學中,對于“認識圖形”這一章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教學。在這一節課中,我首先在網上搜索了大量的圖形圖片,有正規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以及球體等圖片,也有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一些物品。通過幻燈片放映讓我的學生一起辨別圖形,并在幻燈片中適當加入一些動畫元素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以動畫的形式開頭,讓“海綿寶寶”提出話題,請求小朋友們幫助自己分類圖形,孩子們都變得特別積極主動,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數學課就像是在做分類游戲,大家七嘴八舌就將圖形分辨出來,當幻燈片展示結束后,為了加深學生對于圖形的認識,我讓孩子們繼續舉例生活中還有哪些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圖形。學生有的回答蘋果是圓圓的,凳子是長的,餐桌是圓的,星星是五角形狀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最后我請大家拿出一張紙,將這節課所學到的圖形畫出來。在這樣的游戲化的課堂中,學生學得開心,效率也極高,教師教得也舒心。
我們在這樣的數學游戲中,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在欣賞幻燈片與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感知數學的魅力,孩子們能夠將生活元素與數學知識相聯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建立一種求知的急切渴望,從“必須學”轉為“我要學”,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才能更快地接受知識和挑戰,迎來更大的進步和提升。
(三)挖掘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了解優秀傳統文化
在數學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經驗及生活經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積極的數學情感體驗、充分的數學思考,更能潤物無聲地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了解傳統文化。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內容可以挖掘傳統數學文化知識,在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在低年級《認識千以內》的數中,教材首次引用了中國獨特的運算工具——算盤,幫助學生認數。在教學中,我借助認識算盤的教學,向學生介紹了我國數的發展過程。從用實物計數、結繩計數、刻道計數到算籌,在此基礎上認識算盤。在認識算盤的過程中,我和學生一起認識了算盤各部分的名稱,上檔和下檔的每顆算珠代表數的大小,怎樣用算盤數數、計數等。借助算盤,幫助學生在認數的過程中計數、寫數、讀數,成為學生認數的極佳工具。課末,又帶領學生簡單認識了八卦算盤。通過借助算盤進行的人數活動,學生感覺利用40分鐘穿越千年,不僅掌握了學科知識,更是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贊嘆不已。
(四)感受數學文化中的精神,設計課堂數學競賽游戲
數學文化實質上涵蓋了許多精神,例如競爭、合作、團結、奮斗、堅韌等精神,我們就以“競爭精神”為例進行探討,讓孩子們在競爭過程中能夠感受數學文化。學習要有競爭意識,要讓學生在一定的壓力下學會學習,過度的壓力又會消磨學生的斗志,所以教師要把控好進度。在學習數學時,我們可以采取競賽游戲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小學階段的兒童,數學知識不難,只是簡單的基礎奠基,所以設計簡單的游戲教學也是十分容易的。
我在教學中就經常會采取競賽游戲的模式來刺激學生學習,比如在學習“+、-”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訓練自己十以內的加減能力,我通過有獎競答模式,將游戲分為兩個環節,一是搶答計算題,教師提出一道十以內的加減法,由學生搶答,舉手快者先答,答對加一分,答錯扣一分。但這一環節一些性格內向不愿展示自己的學生就會鉆空子,放棄答題的機會,這樣就無法實現我們教師的教學目標,所以我還設計了第二環節:生死時速。所謂生死時速就是教師提前將計算題列在紙上打印出來,學生人手一份,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作答,時間結束答題結束,提前交卷者加分,按時交卷者不加分也不減分,未完成者減分,作弊者扣除一半的分數。最后選出班級前五名學生給予物質獎勵。通過這一類的競爭游戲,學生們的加減算術得以訓練,對于十以內的加減記憶更深刻。學生們在競爭游戲中培養了競爭的精神,一往無前,努力為達到目標不斷拼搏,符合素質教育目標,同時可以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數學文化。
三、結語
總之,我們教師的教學不再是過去的僵化古板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將教學游戲化、快樂化,讓孩子們也可以在做做游戲中就學會了數學知識,體味數學文化,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愛上數學課堂。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