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玲
摘 要:在當前追求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音樂逐漸受到重視,在初中階段,音樂作為重要的學科組成,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審美素養的培養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初中音樂教師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積極采取措施提高音樂教學效果。其中打擊樂器教學作為初中音樂教學內容組成,對于學生節奏感的培養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其個的鑼鼓教學,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我國傳統民樂的風采,有利與傳統民族樂的傳承與發展,作為教師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以促進初中生的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對此,本文針對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鑼鼓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夠為相關讀者提供積極的參考。
關鍵詞:音樂教學;鑼鼓教學;打擊樂;策略分析
引言
在初中音樂教育教學中,新課程標準針對音樂教學明確提出了初中生需要學習較為常見的打擊樂曲,并學會利用打擊樂器進行歌曲的伴奏,彰顯音樂的魅力。同時,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針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培養要求也明確提出滲透教學要求,要求廣大教師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積極滲透由此與傳統文化,以增強學生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而打擊樂器中的鑼鼓教學,則能夠充分滿足以上兩點,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傳統民族樂器的魅力,以實現學生在鑼鼓學習中,強化合作意識,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意義重大。初中音樂教師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提高鑼鼓教學效果,以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1、結合課程教學需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鑼鼓,重視鑼鼓教學的雙重性
鑼鼓教學在初中音樂教育教學中是重要的組成內容,是打擊樂器組中重要的組成,在我國的民樂組成當中,鑼鼓是不容忽視的存在,其中民間鑼鼓教學,可以充分展示打擊樂器的風采,讓學生提高參與積極性,主動參與進傳統的民樂活動實踐中,同時,京劇鑼鼓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體驗京劇風格,感受國粹的魅力。所以,由此可知,鑼鼓教學主要氛圍民間鑼鼓教學和京劇鑼鼓教學,具有雙重性。其具體的表現為“七下、八上”,“七下”則是京劇鑼鼓教學中對京劇之美的體會,又是對七下、八上民間鑼鼓的承前啟后。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鑼鼓教學是非常常見的,經常出現于音樂活動與練習當中,教師在實際的鑼鼓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進行綜合性的掙了,將其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綜合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分別設計教學,以保證鑼鼓教學的有效進行。
2、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創新鑼鼓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性
新課程標準針對課程教學提出了明確的就要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國,任何的教學活動展開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要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是有靈性的人,而不是教師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道具,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角色,堅決不易“音樂知識壟斷者”的身份進行教學,而是要以音樂之美引路人的身份,開展導學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課堂主人翁的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堅決摒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要以引導、鼓勵的方式,實現鑼鼓教學的高效化進行。
新課程標準針對音樂教學提出了鼓勵即興編創的要求,因為創造是學生對所學深度的認同,還是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創作必有成果,為這種成果就是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效果的反饋,因此,在進行鑼鼓教學時,要尊重學生每一次的打擊,認可并鼓勵其學會創編節奏,以激發其學習興趣。
另外,新課程標準針對合作教學以及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在初中音樂教學要求中更是多次出現,因此,合作式音樂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手段,教師要加以足夠的重視,因為其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還是促進學生團隊精神、合作意識、集體意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鑼鼓教學中,教師也要重視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培養,從四個維度出發,音樂情感維度、實踐技能維度、合作精神維度和創造能力維度等,指導學生在作品中體會傳統民樂的鑼鼓韻味;在實踐中指引學生依譜敲出相應的節奏;在分組演奏鑼鼓中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引導學生創作鑼鼓經小節時,深化學生對鑼鼓節奏和功能的認識,實現這四個維度的有機統一,以促進學生對鑼鼓的深刻把握,熟悉鑼鼓經文字譜,學會且穩定的敲出鑼鼓經節奏。
3、重視實踐教學,有效開展鑼鼓教學
在實際的鑼鼓教學過程中,初中音樂教師要做好設計,以保證鑼鼓教學的有效開展,循序漸進,強化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首先,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民間鑼鼓文化,并初步掌握鑼鼓經中基礎的擊法,如“倉”“才”“臺”“乙”“冬”,最好是能夠譜擊出一個簡單的鑼鼓片段。這樣教師可以結合九宮格填譜,進行訓練。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了解京劇鑼鼓文化,簡單介紹京劇中的鑼鼓點,掌握鑼鼓經中“八”“都”“倉”“七”“大”“臺”的譜字擊法,并能依譜擊出兩個簡單的鑼鼓片段。并結合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鑼鼓經典段落,如大鬧天宮的鑼鼓段落,感受三個不同段落的情感流動,以強化學生對鑼鼓藝術的興趣。另外,教師則可以展開學生對已學譜字的擊法掌握,并且要聯合其他的樂器進行合奏,以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鑼鼓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引導學生去了解民間比較有代表性的鑼鼓,如十番鑼鼓,引導學生去學習,并進行掌握表演,以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深入鑼鼓藝術的學習之中,強化其鑼鼓藝術的掌握,促進其文化素養、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霍宜彬.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與鑒賞課教學[J].亞太教育.2019(11).
[2]張小雪.初中音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思路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1).
[3]林景.有效運用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J].北方音樂.2014(06).